Monday 9 October 1995

中国的石窟艺术



  

图文:财身

    黄沙漫漫,满目荒凉。
  
    一边是高低起伏的沙丘,一边是险峻陡峭的悬崖。
    来到这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仿佛已远离了文明的轨迹,远离了人类的尘烟。
    嶙峋的砂山承受着黄风的吹刮,斑驳的峭壁缕刻着岁月的沧桑。
  
    步入幽深的山洞,眼前却豁然开朗!
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歌舞伎、莲花座、菩提树、楼台殿阁……前后左右,精雕细缕地占满了每一寸的空间。
飞天飘舞、彩云缭绕,构成一幅辉宏壮丽,气势磅礴的画面。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在这个使人望而生畏的悬崖上,竟然隐藏着这样的一个艺术宝库。
    这就是古代艺术家开凿的石窟。
所谓石窟就是在大山的岩层间开凿出来的寺庙和增僧舍,这个听起来干瘪无味的名词,却是散布在亚洲大地上的串串明珠。
石窟是艺术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它不仅代表佛教在石窟开凿时的兴盛繁荣,同时它还是古代艺术家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世界的石窟艺术起源于古代印度,最初它是释迦牟尼和其弟子的坐禅场所,称为“石室”。印度的石室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毗柯罗”,是沙门禅定、止息、睡眠处;另一种叫做“支提”,是沙门集会、诵诫、布萨处。
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些“石室”逐渐流传,慢慢发展,最后成为融汇建筑、雕塑、佛教和壁画艺术的综合体。
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民、宣扬佛法无边的得道高僧、信奉佛教得封建统治者,带着共同的使命,把饱涨的艺术灵感和精湛的雕画技巧化作圣洁的石窟文化,散布在亚洲广袤无垠的大地上。
中国的石窟艺术起源于公元四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民间艺术的结晶。中国的石窟艺术以雕塑和壁画两大部分,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基础上,吸取了西方及印度的雕刻和绘画长处,体现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发挥了丰富的异族
表现手法。
石窟艺术到了唐代达到顶峰。这时的外来艺术已经完全融合于中国的民族艺术之中,形成了纯熟的中国石窟艺术。
五代时期,石窟的绘画艺术得到长足的进展,但是到了宋代由于政治的原因,石窟的内容贫乏,画像平淡无奇。
元代的石窟只留下九樽塑像,据说是蒙古人从土耳其带到中国的造像艺术,并且与欧洲的一些塑像艺术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元代的石窟艺术,显得离奇、神秘、怪诞。而到了明清更是一片空白,石窟艺术走向了没落。
现存的石窟,还是以最早的北魏石窟最有艺术价值。
北魏时期,石窟艺术从印度的巴雅向北涉过印度河,攀过克什米尔,再转向东方,沿着丝绸之路进入玉门关,婉转到达敦煌
  

    敦煌莫高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敦者薄大也,煌者兴盛也。
  
    而事实上,敦煌的确没有辜负这一个响彻寰宇的名号。
石窟艺术到了这里变得盛大、变得宏伟,变成一股难以抑制的艺术洪流。这股洪流猛烈冲击当时的文化艺术领域,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
敦煌石窟又名千佛洞,根据《山海经》记载,这里又称三危山。东晋十六国时期,一个叫做乐樽的高僧云游至此,突见三危山顶金光灿烂,千佛飘动。和尚激动万分,慌忙跪下对天发誓:毕余生之力化缘筑窟宏扬佛法。于是从这时开始,敦煌便成为椒鸾痰闹行摹?
敦煌石窟现有洞窟492个,彩塑2400乘身,壁画45000平方米。敦煌不仅宏扬了佛教,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的艺术宝库。
敦煌石窟象一个贪婪的艺术魔鬼,没有止境地吸纳历代艺术家的无尽才思。光彩夺目的石窟艺术、蕴藏丰富的藏经洞、包罗万象的壁画艺术、多姿多彩的塑像艺术,其中每一项拿出来,摆在世界任何一个艺术的殿堂,都是难以估价的人类珍宝。
敦煌的藏经洞里面封存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有详尽的历史、地理、宗教、科技文献;有当代日常生活的地契、卖身契、典当契、高利贷帐单和户籍纪录;还有铜佛像、刺绣以及古代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写本。
为了让艺术品免受战祸的践踏,这些石窟精华一直都被深深地埋藏在隐蔽的洞窟中。直到公元1900年5月26日,孤守敦煌的道士王元逯清除洞窟的淤沙时,糊里糊涂地发现了这个藏经洞。
道士打开了中国最卓越的艺术宝库,但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最大悲哀也由此开始了!
当时腐败的政府使这批宝藏任人宰割,一些披这学者外衣的艺术蛀虫,鬼鬼祟祟地潜入敦煌,对这些艺术珍品大肆盗窃和破坏。数数以万计地经卷手本、丝绣佛像、诗赋词曲、信札长簿和书籍被一箱一箱运到国外。如今大部分已经流散到英、法、日⒍怼⒚赖裙摇?
虽然敦煌地艺术品可以被盗走,但是敦煌地艺术精神,却难以被动摇。如今敦煌莫高窟不仅是敦煌学地研究中心,还是世界石窟艺术爱好者追求向往的圣地。
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经过长途跋涉,越过莽莽荒原,来到石窟所在,他们立刻被岩壁间色彩缤纷的洞窟所震撼。
站在栩栩如生的雕塑和色彩鲜艳的壁画面前,人们的精神被摄住了!墙壁上汇集了古代宗教、绘画、音乐、舞蹈、文学创作等等的艺术精华,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场面,洞窟中间的彩塑使中国雕塑和颜色的搭配艺术达到空前绝后的境地?
?
 
 与敦煌同一年代的还有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它们与敦煌莫高窟合称中国三大艺术宝库。
云岗石窟始凿于北魏,历经千年,以石雕造像气魄宏伟、丰采多姿见长,其中由著名僧人昙曜开凿的“昙曜五窟”雕饰奇伟称冠一时,云岗石窟是山西一代著名旅游文化胜地。
龙门石窟开凿在伊水两岸的峭壁上。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始凿窟立佛,唐朝时大规模兴建。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各异,洞窟建筑别有特色,是研究古代雕塑和建筑的重要材料。
三大石窟具有一个共同的艺术特质,就是雕塑和壁画随着年代的变化达到成熟完美的境界。
北魏的塑像代表了鲜卑民族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搀杂了印度佛像的变化。当时的佛和菩萨体格高大,前额宽阔,鼻梁凸起,发髻成波浪或者螺旋形。
到了隋唐,佛像的面容丰满,肌肤润泽,菩萨的整体造型严肃,身高与真人相仿,再也见不到带有异族风格的佛和菩萨。
壁画也是石窟艺术最为辉煌的遗产。壁画的色流能够说明不同时代的石窟发展。
北魏的遗存以青褐浑厚为主,南北朝的色泽以浓厚沉着的立体感为基点,笔触奔放豪迈,让人想到彪悍强壮的北方武士。
隋朝的色泽流畅淡美,画面华丽大方,壁画似乎透出香气与和缓。壁画发展到唐朝仿佛卷入色彩漩涡,人间所有的颜色全部喷涌而出,五彩缤纷的图案舒展开来。
唐以后的石窟艺术,变得极其萧条衰落,一直持续到现代,人们开始从新认识中国的石窟艺术。
今天也许所有的艺术真迹都遗失,都被毁灭,但是坚固而有佛性的石窟,以其岩石的坚牢抗拒了人为的摧残及时光的侵蚀,默默地屹立在风沙肆虐的天地之间,世世代代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