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0 November 2004

乌敏岛——留驻岛国的古早岁月




文图:巴特尔

走进乌敏岛,就好像进入了新加坡的时光隧道,古老的咖啡店、高耸的椰树、穿着短裤背心皮肤黝黑的岛民,深藏在树林中的甘榜乡居,似乎是历史回转到50年代的新加坡,并在这里突然定格。目前,岛民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在码头附近,到处可以看到悠闲聊天的人们,有的喝着一杯古早味道的咖啡、有的衔着红烟、有的就干脆那么懒洋洋地坐着,享受海风,倾听虫声唧唧,呼吸着来自深山老林的亲切芳香。缓慢清闲的生活节奏,让人心神俱爽,压力全消。


岛上的居民本来有3,000多人,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赶迁,很多岛民离开了乡村味道十足的世外桃源,搬迁到新加坡本岛,住进组屋。2003年访问乌敏岛老村长林再有时,他70多岁的儿子说:老实说,我去住组屋的话过不了两年一定了,关在里面怎么顶得住!

虽然这些话不适合现代都市,但至少可以提醒都市的人民,我们的祖先,甚至现在,还有像乌敏岛这样的自然空间,还有人宁可留在看似落后不发达,但事实上自然快乐的人民。

戏台述说着岛民的悲欢离合

乌敏岛上有一座古老的戏台,这个以木板搭建的永久性戏台始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简陋的木架子,但经过了这几十年里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它才逐渐成了一个美名传遍新加坡的大戏台。


戏台在乌敏岛人口全盛时期,曾经充当公立敏江学校的课室;它的正对面有一间香火鼎盛的庙宇,庙里所供奉的是乌敏岛的地域守护神大伯公。

即使是到了现在,岛上的居民只剩下不足百人,每当中元节酬神和农历四月的时候,戏台上照样锣鼓声声,唱腔依旧。

老村长是乌敏到的守护神

如果造访乌敏岛,一定不要错过老村长林再有的甘榜乡居,他是乌敏岛当之无愧的地标。曾经来这里访问的中国学者余秋雨说:其实,这个岛的真正土地神不是大伯公,而是我去拜访的老人,他叫林再有。


老村长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在红灯码头上岸后,在水仙门(谐街)的客栈过了一夜,隔天就到樟宜尾乘船到乌敏岛住下,一住就是六十多年,乌敏岛成为他生养作息的土地。

虽然乌敏岛最终逃不过被现代化的命运,居民多已搬离,但是,老人家却迟迟不愿离去。他的家是乌敏岛上唯一的两层楼屋子。院子的大门永远敞开着,那些路过这里的新加坡游客,或者是外国游客,总带着好奇的眼光向里面张望,而入眼的风景总是一个暮年的老人家,深邃的目光从院子里飘出来,在这座棒槌形的小岛上漂来荡去。

小岛上的庙宇

乌敏岛有好几间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小小庙宇,出名的就包括大伯公庙、拿督公庙、泰国庙等。

有的庙宇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还有一些是很小很小间的,躲在一些游客不常去的地方。如果在做环岛一游的话,不妨四处留意一下,即使没有拜拜,看看也很有感觉。

四、甘榜情怀

乌敏岛的甘榜屋可以说是新加坡目前所存的最多、最美、最原始的,无论你从哪里出发,行至哪里,只要在岛上放眼四顾,一座座色彩简单,建构美观实用的甘榜屋都会与你的眼光不期而遇。


根据一些岛民介绍,本来还有更多的甘榜屋,但是从80年代开始这里的甘榜居民逐渐搬迁,现在隐居在丛林中,小路旁的甘榜屋多数属于马来人的,而且有的已经荒芜,人去楼空。

乌敏到上的甘榜的很有自己的特色,几乎每间都油漆成很温馨的颜色,周围收拾得整洁有序。即使有的甘榜屋主已经搬迁到新加坡本岛组屋内居住,他们还是每星期一次回来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偶然在一座很美的甘榜院子里遇到一位回来打扫的马来老妇,看着她认真地挥着扫把,不时抬头痴痴地看着远处的椰树、天空,我想她回来的行动中,更多怀旧的心情,以及对小岛一草一木的依恋,而打扫变成次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