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8 January 2008

老酒店前世今生 --马六甲大华酒店




文图:巴特尔

高高的天花板,旧式的花饰地砖;长长的百叶木窗,南洋风格的家具。
古色古香的老吊扇,悠悠地转动着午后慵懒的气息。旧时代的彩色玻璃窗上,辉映着朦胧的昔日回忆。老酒店的一砖一瓦、庭台回廊,仿佛都在回荡着曾经的歌舞升平,倾诉着岁月的起落悲欢。
数百年不变的马六甲河,近几年来多番整修,披上新装迎接新时代的游客。沿河的传统老旅店,却在时代的急速更替中仓促老去,在岁月的长廊里被渐渐遗忘……
2008年1月,马六甲河边的大华酒店(Majistic Hotel)重新开幕,却让世人眼前一亮,为破旧的老建筑驻入新生命,也为没落的华人老酒店行业重塑经典。

大华酒店耗资3000万令吉全面翻新,重现昔日光辉,也令人无不惊讶:属于上个世纪的陈年旧物,在巧手整顿下,原来可以显得如此魅力独具、如此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前世

大华酒店,可说是马六甲沿河地区最古老的酒店之一,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南洋老酒店。
这些年来,马六甲旅游业急速发展,以历史古迹与老街情怀吸引了众多新马各地与外国游客,鸡场街一带的老建筑也纷纷浓妆淡抹,换上逢迎游客的表情。由老建筑改装的精品酒店与酒廊餐馆等等,成为外地游客寻访南洋怀旧情调的浪漫选择。

真正饱经岁月风霜的老酒店,反而在马六甲河的另一端,洗尽铅华,空留一室落寞……
搭船游河,沿着小河朝市区边缘驶去,来到甘榜摩登一带,小河拐了个弯,河畔就是大华酒店。
武牙拉也底188号的大华酒店原址,建于上世纪初,1929年完工,为当地华人富商的私人宅邸。两层楼的独立式住宅,不同于鸡场街一带常见的长型排屋式娘惹店屋,而是单独一幢的别墅,部份屋顶呈尖锥形,具有殖民地时代建筑风采。
纯粹的吃风楼格局,前面庭院宽阔,有自己的大门、自家的庭院,出外面向弯弯河流,站在二楼的窗户眺望,马六甲河及对岸的甘榜摩登尽入眼帘,环境非常优美
整座别墅共有24间房间,天花板很高,使用当时流行大片彩色玻璃窗户、拼花地砖。据说,地砖的色调与不远处的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圣彼德天主教堂(建于1710年)的砖块,还是一模一样的。
建筑内部的家具质地以竹为主,风格融合了葡萄园、荷兰、英国和娘惹色彩,反映出马六甲多元文化与殖民历史的丰富特质。

屋主花了很多心思建造这间房子,在这里却只住了两年,病逝以后留交后人作其他用途,据说一度还是英军的俱乐部,1953年改成酒店,也就是日后著名的大华酒店。
50、60年代间是大华酒店最风光的时期,曾经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名流政要出入,成为古城社交活动的热门地点。独树一帜的风格,更被外国游客誉为马来西亚的莱佛士酒店(Raffles of Malaysia)。
曾入住这间酒店的国内外知名人士,就包括已故的香港老牌影星关德兴、前马大中文系教授的汉学家傅吾康博士、台湾艺术家兼人类历史学家刘其伟、前工商部长佐哈利等等。
大华酒店的前任经营者林日榜,见证了酒店的风光到落幕。他在1950年举家从吉隆坡来到马六甲,当年父亲就开始接管大华酒店。70年代以后随着更多现代化酒店的出现,老酒店业务开始走下坡,大华酒店的拥有权曾五度易手,一直到2000年7月,业主终于将酒店脱售,而正式停业,归州政府所有。
数十年来,大华酒店虽然从风光走向沉寂,却享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酒店建筑本身也被定位为受保护建筑。
2005年,甲州政府计划耗资2000万令吉,把空置的酒店旧址改建成癌症中心,计划书都已经出炉,却引起华社的大力反对,而引起一番争议。

虽然政府声明不改建计划不得破坏受保护建筑,但反对人士认为,大华酒店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项发展计划将破坏老建筑屋的结构,使它失去原有的风格和原貌。当地华社也纷纷联合签署陈情书,要求政府另觅其他地点开设癌症中心,而保留历史建筑。
2005年10月,州政府终于同意,让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华酒店重建,而准备在酒店开设的癌症中心,将移至华美大酒店对面的空地。
据当时的报章报道,一家来自吉隆坡的酒店,向州政府献议原貌重建大华酒店,而州政府也同意这项建议,以便让该酒店得以保留,相信它日后将可成为一间有威信的酒店。
曾经见证古城热闹繁华的古老建筑,终于有机会卷土重来,恢复酒店身份,重现昔日辉煌。

今生

2006年,马来西亚杨忠礼集团(YTL)开始为大华酒店进行细致的修复工作。不只保留了大华酒店的字号,也完全保留了整座世纪老宅,并在别墅后面增建一栋新楼,建筑风格模拟前院老建筑,展现古色古香的旧时代风情。
耗资3000万令吉、经过了一年多的修建,全新的大华酒店终于在2008年重新开张,晋升为世界级高档奢华酒店,迎接崭新时代。
这是YTL酒店集团的第一间历史酒店,也是集团在马六甲的第一间酒店。正式开幕当天,邀请了马六甲政要人员主持开幕,同时也邀请了林日榜的儿子现场发言,缅怀昔日回忆。
作为一间历史酒店,业者在翻新时慎重考虑建筑本身及古城环境的历史意义,小心翼翼地在保留旧时代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化酒店配备与奢华服务。

今天的大华酒店,以怀旧南洋色彩为卖点,融入含蓄的奢华手法,既保留了建筑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又符合现代旅人追求个性化与地方色彩的要求,两全其美地为老建筑增值,也为日趋没落的华人老酒店行业,留下一份纪念与回忆。
翻新后的大华酒店,与YTL集团的其他酒店一样,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服务品质、奢华感与正宗的在地感觉。老宅用作酒店大厅及餐馆,新楼共10层楼高、54间客房,包括游泳池、健身房及一间YTL招牌的Spa Village。
基本装潢以柚木装饰、皮革家具和传统葡萄牙式地砖为主,摆设具有当地色彩的画作和古董。客房布置同样走高贵怀旧路线,黑白方格的地板,卧床是四根柱子的老式设计,开放式浴室可选择把百叶木门拉开或关闭,中间设一台带有银脚的古董式椭圆浴缸让你浪漫泡澡。
由于空间有限又讲求专属性,每层楼只有几间客房,每间客房却都面向着马六甲河,布置得精致奢华,在新建筑里焕发旧时代的魅力。

原有的老别墅建筑构造,也获得完整保留。业者找来心灵手巧的工匠,把原有的历史性葡式地砖与欧式屋瓦,不辞劳苦地逐一打磨修补。大厅里保留了50年代的酒店柜台,修复后加上一层大理石台面,设计别有一番风味。二楼的房间改成餐馆,供应马六甲特色的娘惹菜肴、葡式菜肴、马来与华人美食等等,菜单设计简单,选项不多却每日更换,保留一种家庭式的感觉。
酒店的spa沿用YTL集团著名的Spa Village品牌,却配合大华酒店的整体形象,营造一份浓浓的怀旧马六甲情怀。中心充分利用新楼的有限空间,占地整两层楼,内部装潢以娘惹风格为主,引入精心雕琢的娘惹式陶瓷与木雕工艺,地砖、窗户也模拟旧楼的老式格调。
中心也特别设计了一套娘惹式招牌疗程,非常专属,在马六甲可说是只此一家,在Spa Village也只有这家中心能够找到。整套疗程根据土生华人出嫁前的美容护肤程序设计,把娘惹结婚前几天的梳洗程序浓缩在3小时内进行,从头到脚细心护理。尤其是疗程开始以前的洗头与梳头,平躺下来还可一面观赏天花板上播放的黑白娘惹旧片,闭上眼睛也可听到电影对白与歌曲,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酒店的另一项贴心服务是为所有住客提供免费历史导游,由酒店内部的专人带领,环绕酒店周边设计多个行程,每趟约两小时左右,每天的上午或傍晚时分出发。马六甲历史之旅走访对岸的甘榜摩登、酒店周边的市区,一路走到荷兰红屋一带、上圣保罗山;马六甲老街寻宝走访鸡场街、打铁街一带;另一条行程走访三保山(中国山),参观三保庙,登上华人义山,俯瞰马六甲市容。此外,酒店也可安排搭乘三轮车或游览马六甲河,都是免费提供的。
  
老酒店话沧桑

大华酒店的重获新生,对于日薄西山的传统华人酒店行业,也别具意义。
传统老酒店,可说是东南亚华人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驿站。或许无法在官方史籍上留下一笔,然而在民间的老百姓回忆中,肯定有过难以磨灭的印象。
南下新马的老一辈华人,很多都住过这样的传统酒店。早期的先辈勤奋刻苦,少有旅游观光的奢侈,住宿酒店大多是为了做生意或探亲,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长途跋涉以后,落脚地点往往就是家族经营、具有住宅特色的小旅店。
木柜台、老时钟、电风扇、简单的卧床与基本的卫浴设备……老旧朴实的华人酒店,承载了多少的岁月痕迹、多少的羁旅心绪、多少的思乡情怀。

随着时代的改变,旅人对于酒店的要求,早已是今非昔比。
马六甲的传统酒店在70年代以后开始走下坡,80年代初华美酒店出现,更成为马六甲旅店业的分水岭。就连比较大规模和高级的华人酒店,渐渐也只能被列为经济型住宿。
大华酒店一带的马六甲沿河,也随着城市发展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大半个世纪前的马六甲总车站,就在河边马六甲旅店的对面。车站的后面是中央大巴刹,可说是马六甲市里最热闹、最繁忙的地区。
80年代末期,老巴刹和老车站搬迁到敦阿里一带。之后政府又全力打造全马最大、最美的仙特拉车站,搬迁到更新、更远的地点。
渐行渐远,沿河一带沉寂了。马六甲河日趋清洁美化,传统老旅店却叹生意越做越惨淡。
除了大华酒店,马六甲在50年代出现的较大规模旅店,包括新路九楼对面的中央旅店(1950年,30─50房),文西阿都拉路的国泰旅店(1953年,25房)和马六甲旅店(1958年,20房)、祈安路的伦敦旅店(50年代,10房)。

中央旅店已经于十多年前结束营业,伦敦旅店则在1995年收档,剩下国泰旅店和马六甲旅店,至今还在坚持经营中。
从今天的大华酒店漫步走向大街,轻易可以看到这两间老酒店的本来面目。残旧的门面、斑驳的字迹,诉说着早已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陈年往事。
老旅店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跟上日趋年轻的古城步伐?
光阴漫漫,往事杳杳。船过无痕,犹如波平如镜的马六甲河,静静地兀自流动,悠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