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0 August 2004

马六甲的唐人街




文图:巴特尔

以前说起马六甲,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然后才是郑和、荷兰人、土生华人及唐人街。身临其境时,令我最有感触的却是唐人街,马六甲华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古朴的街道,厚重而宽敞的传统建筑。


马六甲的唐人街

马六甲的唐人街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做鸡场街在这条古老的街上漫步,你会发现,这里古意盎然,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很难找到这样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气,饱含历史的街道。
马六甲的唐人街真正形成于明朝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中国出逐渐强盛,并在明成祖手里达到极点。鸡场街出现在明代,并和郑和七次下西洋有着密切的关系。




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国和西洋各地的联系,扩大了国际贸易。尤其对海外的唐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郑和的船队一到有唐人的国家,居住在这些国家的唐人便奔走相告,欣喜万分。他们的这种欣喜,是因为郑和带来的是强大的国威。郑和每到一个地方,先按国之礼节去拜访该国的国王,并送上携带的珍贵礼物,仅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珍贵礼物,就令所在国的国王、大臣、王公贵族刮目相看。
当地人则更为郑和庞大的船队所敬佩,得知这些唐人的后面原来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因而对唐人不敢轻视,从而大大提高了唐人在国外的地位,促使了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迅速形成和壮大。
郑和七下西洋为唐人的海外贸易提供了中国货的品牌,为马六甲的唐人街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基础。郑和每到一个地方,便将带来的商品与当地人交易,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格外受到当地人的欢迎。郑和所带的都是真正的高级国货,在海外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对善于经商的唐人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中国货在这些国家的市场。
而马六甲就在那个时期,通过直接从中国进货,使得马六甲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经济、商业、贸易中心。所以,马六甲的鸡场街当时分外兴隆。
随着郑和下西洋,海上交通发达,国际贸易频繁,江、浙、闽、广等地有大批民众移居西洋。来马六甲定居的华人移民也越来越多了。



目前,马六甲有人口648500人,其中华人人口超过18万,主要聚集在唐人街区。


在华人聚集区漫步,城中随处可见有中国南方传统特色的建筑,建筑风格尤其与闽南城镇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二层楼,楼下有骑廊。香火鼎盛的华人寺庙,更是数不胜数,有的寺庙中还并保留着很浓郁的闽南传统习俗。

市中心观音亭街的青云亭寺就很有代表性。这座古庙,每逢初一十五,来自各地的华人都到此进香祈愿,至今仍然香火鼎盛。庙内正座供奉观音,左右则为关公和天后圣母,四周为宽敞庭院,侧殿供祀各神像,也有孔子圣像,是典型的,经过了文化大融合的庙宇。整座古刹的建筑材料都直接自中国入口,庙宇的檐橼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中国封神榜人物、自然风景、动物、花草,并砌上了不同色彩的玻璃与琉璃瓦。置身庙宇中,周围是袅袅升起的香烟,虔诚膜拜的信徒,以及不时发出唏嘘赞叹的访客,仿佛时光倒流,历史又回到明朝某个时光的片段里


鸡场街的另一个特色是,整条街道上完整保留的古色古香的华人会馆和宗祠超过十几家。这些会馆和宗祠中依然供奉着祖先和先贤的牌位、家谱和大家共同信奉的神明。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早期“下西洋”的华人移民,如何辛苦创业的情况,同时显示了他们努力保留中华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诚意。

马六甲在19世纪初期就出现了由同姓宗族联合兴建的以祭奉各自家族先人和神祗的宗祠和祖庙。如创建于1801年的马六甲福建会馆是马来亚地区历史最久的同乡社团。此外,城里还有福州会馆、晋江会馆、南安会馆、惠安会馆、兴安会馆、漳州会馆、雷州会馆、和同安、厦门、金门同乡联合组成的同安金门会馆等等。

随意走进任何一间华人会馆,说明自己是新加坡宗乡总会的访客,就会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乡亲热情地围了过来,问长问短,嘘寒问暖,是在十一种走亲戚的温馨感觉。
华人的传统行业

如今,在马六甲沿河一带有大量的华人手工业作坊涌现,迄今为止,仍存在许多华人传统行业,而这些古老的手工行业,在其他地方相当罕见。

有专门售卖丧事用品的传统店铺;结婚办喜事所需要的传统吉祥用品店;叮叮当当千锤百炼的白铁店;千古不衰的打金店;色彩斑斓的蜡烛店等等,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激动不已。

但是,同那些老华人店主聊天的时候也发现,这些传统的行业也面临青黄不接的巨大挑战,年轻的一代对这些传统的手工业,尤其是那些需要耐心和感情投入的行业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很多传统行业和百年老店都不得不面对接班人的问题,一旦没有年轻的一代传承,那么眨眼间就灰飞烟灭。

听了让人觉得惋惜,不过传承的问题确实是这些老店和传统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