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7 August 2009

从南园到华陶窑




图文:巴特尔

我从来不喜欢闹市中仿古建筑的造作,更不喜欢那些在城市中搞个角落,用微波炉来敷衍“烧烤”陶器的伪作坊。可是,这些不喜欢东西在各个都市中最常见,见多了,很失望,最后变得很反感,听到什么古典园林、复古设计、世外“陶”园就不爽,直到我上次去台湾,在台湾观光协会的推荐下,参观了台湾《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请著名建筑学者汉宝德所建造南园和位于苑里镇火炎山西侧山腰的华陶窑……



真金不惧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

位于台湾新竹县的南园,在我见到它的庐山面目之前,就已经“熟悉”了,不是因为看资料,也不是因为电视节目,说来也很有趣,在台湾观光协会新加坡办事处有位Isabel,她是台湾人,定居新加坡,是个超级的“台湾最可爱主义”的支持者,每次说起台湾的一草一木,她都很动情,很投入,说得我们这些媒体的记者都有些惭愧,因为她心中、口中的台湾,比我们笔下的台湾更美,更迷人。
而南园在她口中不止出现过一次,她的情绪当然会影响到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抵达南园之前我们已经提前喜欢上它了。

一脚踏入南园,我便知道这是一座文人的园林,是那种天然面对人生的文人的梦中世界。
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划分为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皇家园林所展现的是古代帝王追寻长生不死的神仙意境,文人园林则是文人雅士追寻和谐美好的梦幻乐园。文人园林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因为文人的梦想也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文人的乐园,也能让多数人感到快乐。
其实去往南园的路途本身已颇有中国园林的趣味。经过绿色林野、穿过蜿蜒小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在你感觉山穷水尽,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抵达目的地,眼前豁然开阔起来。
我们到访时,正逢2月早春,青山绿谷间点缀着粉红樱花,蓝天下摇曳招展,亭台楼阁隐隐分布在大片山林之间。这座隐蔽深山23年的文人园林,在2007年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对外开放。

台湾文化人的The One

2008年,南园与台湾生活品牌The One合作,重新修复设计,打造成充满艺术气息的The One南园人文休闲客栈。结合游园、餐饮、住宿的南园,刚在去年底正式开幕,进一步对游客敞开门户,成为新竹旅游新热点。

占地27公顷的南园,堪称为台湾最大私人园林。当年是由台湾《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请著名建筑学者汉宝德所建造,作为他退休养老的居所,也是报馆接待宾客及员工度假的地方。1985年建成以后,南园用作联合报专属的度假中心,一般公众则只能通过报章报道,窥探园林面貌。

2007年起,随着台湾度假风的兴盛,南园决定对外开放,每天限定人数入园游览。2008年,南园交由台湾The One设计团队重新规划,以东方人文精神的风貌呈现在空间和住宿餐饮方面,重新对外开放。
来到南园有几种不同的游览方式,可以跟着园内的导览人员游园赏景,聆听一路讲解;可以找一个幽静的角落,坐在山中池畔享受宁静时刻;时间和旅费还有预算的话,最理想当然是入住园内专属的住宿空间,慢慢品味园中的暮色月光、鸟啼蝉鸣。

大胆创新的台式园林

南园师法江南山水园林造景,而建筑则表现为闽南风格。建筑质地以台湾建材为主,珍贵台湾桧木依古法卡榫相接,饰以刻有民间故事或吉祥图案的樟木木雕,大量花岗岩则为金门拆除的旧石屋空运而来。砖头为特别订制的闽式特有红砖,与江南园林的灰瓦白墙大异其趣。整个园林依山而建,也有别于传统园林假山假水的人工造景,地处群山环绕间,格外有气派。

南园于1983年开始动工建造,当时为了缩短工期,分别请了北部、中部两组师傅负责园内南北两区的建造,动员上百名工匠艺师,24小时施工。建造过程中,两组工匠互相竞争,因而工法上极为细致华美,整体规模也是当时全台最大的私人建设工程。
园林与1985年完成,王惕吾取其父王芾南之名命名,称为南园20多年来接待过许多贵宾,包括国家元首如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
主建筑南楼是园区内视野最辽阔的制高点,也是王惕吾原本打算居住的地点。从阳台上放眼眺望,整个园林景观尽入眼帘,一边是陡峭山势,一边是楼阁厢房,山峦层层叠叠。坐在楼阁里凉风习习,不知何处传来的筝乐声,徐徐疾疾,在风中飘扬,在山中回荡,充满诗情画意。 
从南楼依序而下有琴音阁、竹苑、兰苑和桂苑,每一个厢房都有专属的水池和亭阁。从南楼走下各厢房,透过不同角度的窗子窥看园景、在廊道上随意台头,都有不一样的景观。堂榭廊桥间处处可见充满吉祥寓意的图案与门窗,如花瓶装的平安门、象征福气的蝙蝠造型等等。
为使整个艺术人文体验更加丰富,The One接手后也邀请艺术家进驻,游走园林间,偶尔会看到书法家随性地在地上挥毫、演奏家在楼阁间现场演奏。更多时候,或许是只见墨迹隐于山间、只闻琴音回荡幽谷,别有一番空山不见人的趣味。

台湾本土的生活风格

2003年创立的The One,是植根于台湾本土的生活风格品牌,以东方风格的原创设计品见称。
众多酒店争取经营的南园,最后落在The One手中,主要就是因为The One以东方人文生活风格为诉求,与南园的风格正好吻合。当时,竞争者看重的是南园的大片土地,可建设大规模游乐与休闲设施,只有The One看重南园本身的人文价值,从而获得信任。
南园在The One接手经营后,重新打造为人文休闲客栈。为期一年的翻新工作,首要任务莫过于整修年代久远的建筑木造结构。修复过程中本着复旧如旧的概念,找来当年参与建筑的部分建筑团队,参与为期半年的修复工作。
修复工程保留了南园本身的人文价值,同时也注入The One的招牌设计哲学。其中,住宿区把《联合报》员工度假时居住的宿舍同心楼,修建成古朴而又充满设计感的精品酒店,带来不一样的旅游趣味。

来到住宿区,漫步在特别规划的春樱与夏竹路径,走入大厅,柜台的红纱布幔营造舞台效果,古雅而又充满戏剧性。
古意与创意的碰撞,让整个南园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同心楼的内部格局在不改动建筑体的原则下,把30间房合并为20间,拆下的桧木门窗成为新的设计元素。室内设计以人文禅为概念,建材取材自南园原有的物件,如镜框、木窗、凳子等等,结合The One设计团队自家设计的家具与装饰,并且把古朴的客房规划成风、花、雪、月四大主题。
每一间房各有不同的窗景,善用古代园林的借景技巧,框起户外的竹林、山景,让整个空间充满幽然雅趣,同时符合忙碌现代人追求归隐retreat)的休闲度假需求,又可沉湎于古代文人山林间避世修身的精神境界。

华陶窑----另一处“台式”建筑园林

除了南园之外,位于苑里镇火炎山西侧山腰的华陶窑,是一处结合“台湾式”建筑园林。占地广阔的华陶窑依山而辟,山上浓密的相思林,正是烧陶的最佳柴薪;可展眺苑里平原、铁砧山的开阔视野,令人心旷神怡。
华陶窑是原生种植物及烧陶教学示范的乐土。步入天人合一境界的华陶窑园区,你看不到炫目的游乐设施,入目的是美丽自然的花草树木,朴素恬静的木质院落亭台,访客到此,有专门培训的导览员伴着你,沿着缓缓的上坡路,边上边看,悠闲写意。
华陶窑以质朴的理念,蕴含人生哲理的文化风格为主,以激发访客对乡土的怀念,对返璞归真的向往为辅,让人贴近自然,体验“台湾味”。

华陶窑园区主要分为工作坊、台湾原生植物园两大部分,其间以山径步道相连。工作坊包括了柴烧登窑、亭台砖屋、庭园造景、展览室、习陶工作室,是接待访客的前场,大量的陶皿融入园景,陶灯、陶壶、陶盆随意点缀,更衬出古拙意境。
华陶窑各处细节呈现的是近代台湾建筑景观的工法与美学,峥嵘的草木满园绽发,卵石阶道曲折通幽,荷花池里莲叶田田,红砖黑瓦的古式建筑掩映其间;在窑主的精心安排下,华陶窑的建筑造景巧妙体现了台湾400年来的民间建筑美学与工法。

本土、本心及本意

所谓的“台式”建筑,我觉得可以解释为本土、本心及本意,这三点就是台式建筑和风格的支点,三个支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华陶窑是台湾以本土思维为设计蓝图的园林典范,原本是陶艺家陈文辉夫妇的工作室,依山而建,山上的相思树林正是烧陶的最佳天然柴薪。本义华陶意味着的结合,而这些原创意和华陶窑选择的位置和窑主夫妇的本意,与我们上面说的三个支点相符合。

我们这里提到的“台湾式”传统建筑,其实融合了荷兰式的砌砖法、闽式的双扇门扉、日本的黑色文明瓦,传达出历经殖民统治的文化轨迹,这些都是华陶窑建筑意欲抒发的意涵。为了尊重自然,园中也大量就地取材,大安溪的卵石、火炎山的石头都是砌驳坎、铺步径的素材,阶台、水塘、回廊等依地势起伏而建,连成一片通透而流畅的空间意象;大量的陶皿融入园景,陶灯、陶壶、陶盆随意点缀,更衬出古拙意境。
庭园中的植物除了营造意境外,更以留住本土、适地适栽为原则,因此四季均草木恣放:藤蔓缠绕的辟荔,屋檐的大邓伯花、笔挺俊朗的非洲橄榄、漂浮于池边的萍蓬、池中莲等,将整个庭园融入繁花浓绿中,洋溢着无限生机。

柴烧窑与工作室是华陶窑的心脏,此地陶艺虽走现代创作,内却蕴含对本土精神的坚持。华陶窑以苗栗所产的陶土为主原料,窑身则为传统柴烧登窑,俗称目仔窑,包括火柜头、3间窑室、1间通气室、烟囱,利用不断循环的热气原理烧陶,并以当地10年以上的相思树为柴薪,烧出的陶器名为“相思陶”。
在离开华陶窑之前,我们这群毛手毛脚的造访者也来到工作室,捏泥、拉坯、造型,每个人都似模似样地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充满个人风格的陶器。
在我们笨拙的手指与自然的陶土亲密接触间,我们也觉得开心起来,也觉得拉近了自然与我们的距离,也真的突然间开心起来,忘却了写稿、拍照,已经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的童心猛然间回来了,那一刻的高兴在我心中持续了好久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