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4 November 2005

塞北小城----通辽




文图:一品

蒙汉混血的小城

通辽是一个蒙古人与汉人杂居的地方,确切地说,它即不属于蒙古人的地方,也不属于汉人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蒙汗通婚的混血儿。
这是一座很小的城市,小得没有多少人会知道它的存在,但它却是连接东北三省与西部的交通和经济要冲。

东北的粮食、山货、木材,要想卖到蒙古,并且想得到好的价钱,一定要经过通辽的二手批发商;内蒙以及西部地区的皮货、肉类、药材,要想顺利获得利润,通辽的中间商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问当地的商人:“为什么这些东北的货物一定要经过你们才能够卖到好的价钱呢?”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呢?这个小镇没有先进的电脑网络,没有高水准的资讯设备,没有西装革履,洋气十足的“海归”商人,但是凭什么他们会在西北与东北的经济财物交易过程中获利呢?
商人并没有什么夸张的演讲式回答,他只是深深地吸一口自制的黑雪茄,然后在烟雾缭绕的飘渺中轻声道:“骏马最爱草原,雄鹰衷情蓝天,万事总有一个规矩嘛!”

我们去逛夜市

走上通辽的街道,我被惊呆了:在每条笔直的道路边,都停满了脚踏三轮车,车夫更是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成分不一。
还不等我们惊讶的表情得以恢复,“呼啦”一下,我们就被热情好客的三轮车包围了。
  “去哪儿?我的车有执照”
  “5块钱,绕城一周,还可以为你导游呢!”
  “坐我的车吧,我已经三天没开张了!”
  “第一次来通辽吧?我们绝对不会欺骗你们,来吧,上车来!”
一个年青的妇女和车都被挤到一边,刚刚好与仓皇逃窜的我相遇。
二话没说,跳上车,然后催促车夫:“快点走,我要窒息了!”
妇女躬起腰,吃力地加速,这时,回头看看,原来我自己多余紧张,后面的车夫们又恢复平静的状态,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憨厚的笑脸。
原来通辽也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受到强烈的冲击,尤其是最近,由于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由于东北旱灾,由于西部与东北的经济发展出现脱轨,所以统共三十万人口的小城中,有二十万人失业在家,所以通辽的街头有超过一万辆三轮车在流动,这也可以算作世界城市中的一个奇景了。
“二十万人失业,一万人蹬三轮车,那么其他十九万怎么办?”

不禁问出心中感到疑惑。
“当然不会饿死了,有后门的人与政府合作,作内蒙与东北的粮食和肉食生意;没后门但是有学问的都跑到外省发财;剩下的都是没学问有没后门的,大概五六万人,有的蹬三轮车,有的做夜市生意,有的打零工……”
踏三轮车的妇女讲得有些伤感,有点黯然,刚刚那种抢到客人的欣喜都被眼前的萧条所掩盖。
北方的夜晚说来就来,一点没有给你准备的机会。在谈话间,天已经暗下来。
很快的,我们来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夜市。夜市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摊位,只是人们自然地划分界线,然后席地摆上自己的货物,大声叫卖。
  “大个的西瓜,不甜不要钱”
  “手工布鞋,不合适可以再换”
  “祖传狗皮膏药,专治各种皮肤病”
  “古董书籍,今天不买明天后悔喽!”
  “正宗东北黑木耳,够大够厚”
  “香港汗衫,纯棉布,有英文字!”
原来这里售卖的都是平常的日用品,还有一些外省过时的服装鞋帽,但是我发现一个有趣的怪现象:摆摊的竟然多过顾客。
但是无论怎样,人们总是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办法应付困难,这些小贩同样有自己独特买卖方式--物物交换!
也许这种原始的易货贸易让人觉得老土,但是在这里却很实际。三根黄瓜换两个鸡蛋;一双布鞋换一本小说;五斤马奶酒换得一辆旧脚踏车;两条羊腿换两瓶烧酒一只烤鸡……
这里几乎没有争吵,没有斤斤计较得面红耳赤,也没有刻意的欺骗和愚弄。
在夜市中,你可以发现了一种钢筋水泥中难以体验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纯朴,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和宽厚!
夜市很晚很晚才散去,那辆三轮车一直在街边等着。上车的时候,妇女兴奋地说:“你给我带来好运气,刚才有人才坐不到三公里,就给我3块钱!”
心中不由感叹:“很容易满足的人,其实更快乐!”

  
沙海绿洲----大青沟
通辽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一定不能错过,那就是沙海中的绿洲----大青沟。
大青沟坐落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西北部,那里方圆千里都被连绵的沙丘覆盖,以草木稀疏,荒芜人烟而闻名。但是谁能够想象在这样荒凉的地方居然神奇般地存在一条树木茂盛,风景宜人的绿色大沟,当地的蒙古人就称它为大青沟。
出发的当天,刚好赶上草原的第一场秋雨,天空阴沉,冷风不断袭来。但是我还是找到一辆老掉牙的尼桑,冒冒失失地驶向大青沟。
从通辽市出发,行驶一百多公里就来到沙漠中这条翡翠般的秀丽屏障。

大青沟的总长度为35公里,是一个罕见的子母联沟,西侧为母沟,长20公里;东侧为子沟,长15公里,子母沟呈绝妙的人字形分布,沟的坡度为45度,深度大约100米,沟顶宽大约300米,沟底宽大约100米。

从沟顶向下俯瞰,整个大沟就象一个被绿色,青色,黄色,褐色渲染的彩色大锅。

在陡峭的锅壁上,树木成群,碧草连天,各种野生药材和果木漫山遍野。每向下移动数步,就可以把山梨、栗子、山里红、榛子、胡桃等果实累累的树木拥抱入目,看了不仅让人心动,更容易使人有误入诗画仙境,邂逅世外桃源的惊喜。

沿着曲折的小径纵深直下,一边贪婪地用眼睛吞食深秋的姹紫嫣红,一边小心翼翼地拨开横七竖八探出头来的枝条,或低头,或俯身,千辛万苦才来到沟底,而沟底则别有一番姿色。

大青沟底常年被浓荫叠翠笼罩,水气郁结,云雾弥漫,地面上被常年累月的厚厚落叶覆盖,踏上去飘然若飞,沟底三步一水,五步一泉,无论春夏秋冻,时时可见水流潺潺。水清澈见底,水中的大小鱼儿悠闲自得,也并不怕游人,甚至还会把头探出水面向游人作一个顽皮的鬼脸呢!



整个沟区生长着大量的珍贵稀有阔叶树种,目前是中国少有的阔叶林保护区之一。沟底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上许多,闭上眼睛随便取向,到处都逃不开奇形怪状的老树,盘根错节,筋骨缠绕,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弯腰塌背;有的相互交错;有的勾心斗角,川行其中,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原始老林,而我们正以惊奇的眼睛和兴奋的脚步去接近我们向往的图腾之处。

这样美丽神奇的自然大手笔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地的蒙古族老人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叫菊日莫的女神,她在天宫中觉得太无聊了,于是偷偷来到人间。她的第一个落脚的地方就是美丽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但她发现草原的生灵都掌握在一个叫泥古勒的魔鬼手中,他不仅横行霸道,残害牧民,而且还赶走善良的牧民,吃光他们的牛羊,使得草地变成沙漠,绿洲日渐荒芜。

菊日莫同情牧民的遭遇,痛恨魔鬼的残暴,于是她和魔鬼决斗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杀死了魔鬼。她还从天下四方引来花草树木,百鸟清泉,用来装扮美好的草原,最后她用青龙宝剑在科尔沁草原上划上一个大大的“人”字,以便召唤善良的牧民回来居住生活,于是大青沟就出现了!

其实大青沟到底是怎样形成了,目前为止根本还没有一个确实的科学说法,但是她能够在沙漠中长久存在的确是让人费解。

从沟底顺着320级石阶攀登,气喘吁吁地来到沟顶端,放眼四望,顿觉八面来风,肌肤舒适,心境恬淡。

极目远处杂色的森林被飘渺的雾气笼罩,明暗闪烁,亦幻亦真;俯首脚下,一条色彩绚丽的长龙尽情舒展,时而腾空欲走,时而伏首潜渊。

错综复杂的颜色,突兀的环境对比,使得大青沟成为一幅抽象而又寓意深远的水墨画,大自然以独特的手笔创造了大青沟不同于江南的秀丽,又不同于北国的粗犷,更有异与西部的苍凉。

这里不仅仅是美丽的旅游胜地,而且还是自然科学家的理想研究乐园,它对于研究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和保存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沙漠中的牧人以绿色的希望。

Friday, 8 July 2005

匆匆走过台南古城




文图:巴特尔

台南古城,的确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是城中的明清建筑、民居、街道,抑或是来来往往的人群,都让人深深感受到这个古城的优雅、别致、古朴与悠闲。

初到台南

抵达台南的时候正是炎热的午后,虽然天热得让人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但我仍然止不住出去“遛遛”的欲望,于是顶着火炉般的太阳,开始了台南的街巷之旅。


这里的街道都不宽,但却一点都不拥挤,显得悠闲自得,来往的车辆也都不急不躁,让人觉得台南人的心胸特别宽厚。虽然我整个人暴露在烈日下,却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小城的城池庙宇,老屋陋巷之间。

资料上说:台南旧名赤崁,位于台湾西南海岸,嘉南平原南端。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台湾第四大城市。但是,置身台南,你却感觉不到城市的拥挤与喧嚣,四处涌来的都是小城的自由自在与历史遗留下的古朴和庄严。
事实上,台南的确是台湾的古城,也是台湾的活历史。拥有“凤凰市”美称的台南市,是全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被列为古迹的历史地标有五十四个之多。
台南位处台湾西南平原的南端,西临台湾海峽,在早期历史中,台南为原住民的生养之地,自明朝中叶起,始开辟內陆汉族的移民之门。公元1624年,原占领澎湖岛的荷兰人遭明军驱逐,转而进据台湾南部,准备将台南发展成对中、日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公元1661年郑成功自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占据台湾的三十八载岁月。

公元1683年康熙大帝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全台首府”台南自此步入历史中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马关条约中,台湾被战败的清廷拱手割让给日本,台南再次沦入异族的统治当中。1945年,台湾光复,虽然经历战争的破坏与摧残,但走过三百多年來所累积的文化精华,依然巩固着台南成为无可取代的“文化古都”。
有人形容台南为五步一神三步一庙。漫步在城中,的确感觉到这种形容是恰如其分的。现代的古城呈现新旧杂陈的都市景观;明、清官宅、庙宇、传统闽式民宅,西式建筑风格,夹杂在崭新而高大的现代楼房之中,在大街小巷中踏访古迹,成为寻访台南府城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

寻访台南古迹

台南市区西南部是古迹汇集处,包含昔日的行政中心赤嵌楼、全台首学孔庙、延平郡王祠等历史旧构都分布于此;东部市容深受日据市区改正的影响,成大校园、台南神学院等学术机构连成一片,是为府城文教重镇。此外,清代所砌筑的城楼、城垣,仍可在此寻获踪迹;西部一带商铺林立,昔日港道淹没老街窄巷中;西郊安平地区为台湾发祥地,虽然现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安平老街、古堡、炮台、行商洋楼、渔港等等,依然散发着幽幽古意。

1赤嵌楼

赤嵌楼位于民族路、赤嵌街交叉口,属一级古迹。公元1653年,荷兰人于此兴建普罗民遮城,郑成功驱逐荷兰人,以此为承天府署。清后,经多次修缮,始成今貌。

现今的赤嵌楼共分三层,雕栏凌空,轩豁四达。楼内陈列文史资料及相关文物,除了历年修护情况及建物变迁相关图文外,原为蓬壶书院一部分的文昌阁,还奉祀着一尊魁星爷,据说这尊原供书院师生参拜以求金榜题名的魁星爷极为灵验,每届考季,神案上便排满了各色准考证、学生证,祈求神灵护佑。


由文昌阁通往海神庙之间,有一半圆形石砌古井,为荷兰人建城时所凿,因此称为“红毛井”,幽幽古井深不可测,诉说一段神秘传奇,据说此井可直通安平古堡,当年郑成功入城围攻时,荷兰人便利用此密道逃往安平。

在诸多文物古迹中,最特殊者莫过于城楼下9座赑屃碑,此为清乾隆旌功御碑,碑文是褒旌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相传赑屃为龙的九子之一,善驮重物,外型似龟,多用以驮负碑礎,遂有“龟碑”之称。

2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位于台南市开山路152号,始建于清初,俗称郑成功庙或开山圣王庙。奉祀台湾开山始祖郑成功及其部将,同治年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追溢建祠,重建并改称“延平郡王祠”,为台湾的重要古迹。

明朝灭亡后,郑氏投入反清复明大业,率军征台,驱逐荷人,奠定台湾开拓之基,后世感念其事功,推崇为一代民族英雄。为纪念郑成功而建的延平郡王祠,占地3公顷,里面修筑极美,整体风格庄严典雅,古木参天。采用三进双护龙建筑格局,分为照壁、供奉郑成功的正殿,中为太妃祠,祀郑母田川氏,左右分把明宁靖王五纪及监国王孙郑克藏夫妇神位的后殿,以及东西庑。正殿中供奉的郑成功塑像端坐其中,神态坚毅庄重,乃台湾雕塑名家杨英风所塑。甘辉、万礼二位将军陪祀一旁。

厚重的琉璃绿瓦,衬着低矮的红色墙身,配合祠外延平公园的小桥、池树、杨柳,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3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古堡街之间,乃荷兰人据台时期,为拓展远东贸易所辟建,故又名“红毛城”或“番仔城”,为台湾最早的一座城堡。历经荷据、明郑、清领、日据,台湾第一座城堡——安平古堡,见证了台湾三百多年来的一页沧桑史。

古堡现存遗迹,包含右方内城残缺的半圆堡及古井遗址;而外城则有北、南西南棱堡遗迹,其中高3丈馀、长约30公尺的南城壁遗迹,已规划成古壁史迹公园,墙上古榕气根盘踞,老髯长须,古意盎然;园区内史迹浮雕十景。斑斑史迹如扇面迂曲折罗列眼际。


今日所见之安平古堡纪念馆,登上红砖石阶,首见郑成功铜像及安平古堡纪念碑,纪念馆内展示“热兰遮城”的原始模型、郑成功墨宝及与明清史料文物;耸立在纪念馆旁的瞭望塔为1975年增建,登上高塔远眺台海万顷碧波,令人思潮起伏,仿佛看见如云战舰,千帆点点,郑氏大旗浴血开道,抚今追昔,无限感慨。

4五妃庙

五妃庙奉祀清初随明宁靖王殉国的五位侍妾,目前已列为一级古迹,其中流传着一段忠烈凄美的故事,令后人惋惜不已。

宁靖王朱术桂为明太祖九世孙辽王的后裔,公元1664年,随郑经来台,公元1683清军攻台,明军败退,朱术桂决心以身殉社稷,他随侍的姬妾与婢女,袁氏、王氏、秀姑、梅姐、何姐等五人闻讯,相继自缢以全节,宁靖王将她们合葬于南门外的魁斗山,翌日挥别故旧从容自缢,结束明末纷扰多难的国祚。后人感其忠贞,尊为五妃娘娘,建庙奉祀。


墓庙合一的五妃庙,无论在建筑史上还是墓葬史上都显得特别有纪念意义。小巧玲珑,庙分拜亭、正殿及左右厢房,内祀五妃神位。庙右侧有一小祠“义灵君”,奉祀随宁靖王从死之义、灵二侍宦,庙左前方,有一五妃庙的纪念石碑。五妃墓冢紧扣庙后,周边已整修为公园,园中林木蓊郁,极为雅致幽静。

5安平树屋

台南安平有一座废弃的仓库,因为有一棵百年的原生老榕树,盘踞在老房子的四周,树干成了房子的屋梁,树叶成了屋瓦,斗大的气根,散布垂落在屋内,成了天然的窗户和门帘,这成了这里的一个自然奇景。

这个“树屋”,绝对不是树上盖的房子,而是百年老榕和废弃仓库结合而成相依相偎的树屋。这个树屋坐落在台南德记洋行隔壁的老房子,原本是台盐废弃的仓库,屋顶破了,老榕树却乘机钻进来,形成了特殊的景致。

包容的台南市政府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采用生态工法,在不破坏原有面貌的原则下,重新整修,重新规划,给予了百年树屋新生命。


走进安平树屋,就能看到墙上布满着老榕树的气根,经年累月的生长老榕的枝叶绿荫遮天,宛如像是房子的屋顶。无论外面是多么炎热,树屋内总是清爽无比。
告别台南

离开台南的时候,伴我两天的“地陪”夫妇觉得十分遗憾:台南还有很多好东西你都没有看到,就这样走了,真是你的损失!

我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再来,一定会把那些没有看过的东西都看了,更要把走马观花看过的古迹再仔细看一次。

告别古城对于游者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一种带着残忍的割舍,与台南的离别,这种割舍的感觉尤其强烈。可能是因为古城有纯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厚重的历史,也可能是我对台南情有独钟。

Thursday, 7 July 2005

壮阔乌鲁瓦图




文图:巴特尔

我很难说清楚,为什么一定要去乌鲁瓦图。

旅游指南上只会告诉你,那是峇厘岛最著名的寺庙之一,黄昏时分会有舞蹈表演,也是看夕阳的好地方。

当地人好心会多加一句:去乌鲁瓦图,小心猴子!

但如果你真的很想参观寺庙,乌鲁瓦图(Pura Luhur Uluwatu)其实没有什么看头,甚至,观光客根本就不能进去庙内的祭坛。

想看猴子,乌布猴林里多的是。

想看舞蹈,峇厘岛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需要大老远来到这个有如天涯海角的偏远地方。

说它是山,也不过是个小小悬崖,没有中部火山雄伟。

说是看海,只能够远远眺望,难以亲近。

真的,很难列出到访乌鲁瓦图的什么理由。但来到峇厘岛,如果只能拨得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乌鲁瓦图会让你不虚此行。

对于乌鲁瓦图,起初我也没有抱着太大期望。玩了几天的海,觉得来一趟峇厘岛,除了看海总也该看看寺庙,于是腾出一个下午,就这样来到乌鲁瓦图。

乌鲁瓦图是峇厘岛圣地,最早创于11世纪。16世纪的东爪哇神僧Dang Hyang Dwijendra选择此地作为修行的终点,在此冥想时解脱于尘世,达到修行者的最高境界。

发展到今日,旅游业泛滥的峇厘岛当然不会放过乌鲁瓦图,但这个地方除了作为旅游胜地,依然是当地人朝拜的宗教场所,也因此,庙内的祭坛并不对外开放,游人只能在庭院里走走。

寺庙前售卖的门票,主要卖点还是周围的悬崖景观,以及让你看看四处跳跃的猴子。

入山以前,人们都警告这里的猴子顽性十足,帽子、眼镜都必须摘下,相机、手袋更要看紧。售票处还有人拿着弹弓,声称只需美金5元就护送你上山,一路帮你驱赶猴子;也有人售卖花生果仁,让你喂养猴子,让爱猴子和恨猴子的游人都能各得其所。

我们到访之时,正好是峇厘岛旅游业最淡静时期,游客稀少,猴子也提不起劲来,懒洋洋地在树木间活动,并不过来骚扰。

宁静的午后,在树木间拾级而上,走到悬崖边,眼前豁然开朗!

蔚蓝的印度洋波澜壮阔,在眼前无尽开展。高约90米的悬崖峭壁直落深渊,险峻雄伟。海浪翻起白涛,汹涌翻卷,由远而近地成排推移,最后拍打在岩石上,溅成水花……

微风暖暖轻拂,涛声从崖底远远传上。那一个下午阳光很好,金黄色的光线带着温热,洒在山头。蓝色的天空格外晴朗,辉映出蓝色的海洋。 

我们都看得傻了,努力地摆款照相、按动快门。

然后往上再走,再按动快门……

一路走一路拍一路惊叹,每一级看下去,都是一番动人景观。居高临下,海水的颜色变化无穷,一层层,如宝石,如碧玉,晶莹剔透。

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幅画面。也没有想到大老远前来看庙,最后还是被海的魅力深深吸引。

想起一个朋友说过,乌鲁瓦图的海岸给人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是他最想与恋人同访的角落。我没有他那么浪漫,只想到,如果要选择跳崖、选择一个海葬的地方,我会选择这里。

乌鲁瓦图的海,有一种苍凉、悲壮的美。

站在山头凭栏远眺,天宽地阔,让人体会到古人天地悠悠、沧然泪下的心境。

矗立天地间,时空浩瀚,人变得很小很小,渺小如一朵浪花,短暂脆弱……

紧临山头的乌鲁瓦图寺,迎向金色的阳光,更增添一股神圣肃穆的气氛。

我可以理解古代僧人在此隐居终老的选择。面对日复一日的壮丽夕阳、聆听呼啸不断的潮汐风浪,对于生命的轮转,会有另一番的感悟。

小资料:

乌鲁瓦图位于峇厘岛西南角末端,没有公共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参加当地旅行社行程,或包德士前往。由库塔区出发,大约1小时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