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8 June 2006

多姿多彩的台湾的休闲农业




文图:巴特尔


从来没想过,农业可以像台湾农民那样玩,他们能把荒山玩成供游客参观并亲自动手采摘的休闲果园;能把臭烘烘的传统养牛场变成让民众置身其中,与自然交流,和牛儿嬉耍,同各类美味的牛奶制品进行最亲密的接触的休闲牧场;能把色调刻板的茶园和枯燥的制茶工序,变成普通人可以亲自动手,亦教亦玩的休闲茶园……


农场故事多

赴台作七天六夜的休闲农业之旅,一路风风火火地参观了不同类型的休闲牧场、农场、果园、渔场等等,虽然那些休闲农产的经营规模让人赞叹不已,休闲农场窝心的饮食住宿条件令人满意,但是我引起我更大注意的是那些农场主的故事,从无到有,一路披荆斩棘打拼的故事。

飞牛牧场
------幸好有二人做最后的挣扎

坐落于苗栗通宵的飞牛牧场绝对是台湾休闲农业的指标之一,它的故事很“简单”,只要明白几个数字,那就是40172
40代表30多年前,台湾派出来自全岛各行业的40位代表去美国和纽西兰学习酪乳技术;17代表回来台湾后,其中的17个人在苗栗的通宵地区展开了养牛的生涯;2代表几年后,17人中有15人放弃这里,跑掉,只剩下最后的2人,就是现在飞牛牧场的东主施尚斌和吴敦瑶。
30多年,一路走来,两位牧场主的黝黑的脸上都是刀刻般的皱纹,他们的年龄是不轻了,但是却时常露出满足的微笑,这个微笑是两人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拼搏,自己的挣扎及自己的韧性换来的。

30多年前,40人回来,17人来这里创业,5年后,15人突然决定放弃,只剩下两个年轻的男人,不仅接受了同伴丢下的奶牛,而且还要背负同伴欠下的债务,2个人对15个人,想了应该是很恐惧的事情吧。
但是,当年的那两个年轻人居然吃了熊心,喝了豹子胆,敢敢把所有的残局一力承担。所以,接下来的25年里,他们就一直生活在挣扎和后悔之中。
这种滋味我们难以想象,有多难多痛苦,我们不用说去做,只是稍微想想都觉得恐怖,他们却咬紧牙根硬硬挺过来了。
好的开始是从5年前牧场转型成功,从一个以单一酪乳业为主要经营的方式转向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这个转型相当成功,里面有包含了来自政府机构、台湾休闲农业协会以及其他农场主的帮助,才有今天壮观的飞牛牧场。

现如今的飞牛牧场静静地藏在远离尘嚣的山野之间,整个区内其实已经嗅不到传统牧场的浓烈味道,放眼望去,到处是青翠的树木,色彩斑斓的野花,空气新鲜得令人欣喜。
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是天然的绿色,扑鼻袭来的是阵阵花香、草香,微风中总是透著沁人心脾的爽快,耳时刻飘荡着鸟语虫鸣。
绿野上,夹杂在低矮的房舍和三五只的黑白花乳牛,林间小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各种颜色艳丽的蝴蝶及不知名的昆虫,虫声唧唧,是一种自然与人类近距离接触的提示。牧场上,还有许多认识自然的教育之旅;饲养白兔的小木屋;圈养褐色羊儿的小型牧区。

在牧场上,无论是对着绿色发呆,或者结伴远足,还可以参加各种DIY的亲子活动,都会觉得自在有趣。那是一种贴近自然,感觉自然,体会自然的心灵历程,而其中最珍贵的是可以投身在两个牧场主辛苦浇灌的自然大花园中,顺便体验人生旅程中的奋斗过来后的满足及喜悦。
还有最重要的,一定要试这里的酸奶,尤其是原味的酸奶更能突出牧场新鲜奶制品的好味道。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
----台湾休闲农业的龙头大哥

香格里拉观光农场是台湾休闲农场的典范,而香格里拉农场主张清来董事长更被尊为台湾休闲农场的龙头大哥。
这个龙头大哥的称号可不是盖的,是经过多少年的“枪林弹雨”在许多的反对浪潮中带着台湾的各位农场主,在没有休闲农业概念的台湾硬硬杀出一条血路。
民国70年张董的父亲买下了现在香格里拉农场的土地,当时张董考上公务员,并走马上任,但工作了三天后发觉自己不适合这种呆板的环境,于是立刻辞职,并毅然决定回到荒山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

刚刚开始的时候,荒山上只有里两个人,一个是张董自己,另外一个是雇佣的长工,他们在荒山上开垦土地,种植柳丁和柚子。不巧,那时刚好赶上这两种水果不值钱,于是善于变通的张董在民国77年决定开放自助采摘水果的活动,让民众自己来采摘柳丁和柚子,然后收门票,这是香格里拉休闲农场的开始。
那时候,香格里拉并没有这么多的建筑,只有现在入口处保留的一间小木屋,夫妻两个都是善良淳朴的农民,你推我我推你,都不好意思向游客收钱,就这样半推半就的,农场到了民国80年已经开始盈利了,84年就已经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
其实早在民国82年,以张董为首的一些农场主开始意识到台湾农场应该是转型的时候了,如果没有转移到一种新的经营模式,那么台湾的农民不仅白白辛苦,赚不到任何利润,更糟糕的是可能会在世界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消失。于是组织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
同一年内张董和一批同仁展开了“休闲农场”概念的推行,并组织协会,同政府争取和协商制定相应的休闲农业法令,让经营者可以有法可依;还要求政府修改相关的法令,让这些农场主更加容易走上休闲农业的轨道。
当年,关于休闲农业没有任何法令,或者法规可以依据,所以休闲农场接受游客住宿的行为引起台湾酒店业的剧烈反对,而且不断地在媒体上对休闲农场进行攻击。他们觉得农民老老实实种地就好了,搞什么观光业,这样就抢了很多人的饭碗,尤其是酒店业和餐饮业者反弹最大。
张董身为休闲农业的发起人,首当其冲,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谩骂,甚至一次在电视节目中与旅馆业代表对话,当场受到一个旅馆老板的恶意攻击,一个朴实的农民,能够经历了这样的场面,这样的压力,最后能够成功地带领台湾的休闲农业走出现在的康庄大道,真是不容易。

尤其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作为一个开拓者,不仅要面对很多未知的和已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要按无民心,让跟着自己奋斗的“战士们”觉得有信心,有希望,有前途。
休闲农业在推动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法令的制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服务观念的培养、产业评级、整体行销计划、国际市场开发等等,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在这个新兴事业的发展壮大阶段,扮演起业者与农委会的桥梁。
很多人都记得当年休闲农业的龙头大哥张董天天穿着雨靴,在农场中忙忙碌碌,见到游客还显得很羞涩,不敢开口收钱的样子。如今,他还是那个朴实的农民,但是“战火”的历练,让他变成钢筋铁骨,水火不怕,而且一副火眼金睛的样子,看了就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瘦小的张董讲话很有感染力,而且总是不能跳脱那种纯朴农民的形象,包括他的衣着打扮,遣词造句及音容笑貌。但是,在当下的社会中,这个形象反而能够给人留下最鲜明的印象,让你看看,这是台湾休闲农业的发起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企业家,他曾经光着泥泥的脚,领着大家打下了休闲农业的天下,让很多充满绝望的农场主得以扬眉吐气。

问张董为什么当时会走上休闲农业的道路,他嬉笑着给我说了几条小小的账目:比如种植金橘,如果只是采摘了金橘去卖,每斤只能卖30元;如果把金橘制作成蜜饯,每斤能卖150元;但是如果开放果园让游客DIY的话,那么就可以每斤卖到450元,获利对比是1:15,无论从台湾农民的长久发展,或者是台湾经济的长久发展来讲,休闲农业的推动,对台湾的好处都多不胜数。
休闲农场可以让人在一个农场内随着脚步的移动体验不同的风景,参与不同的活动,尝试不同的手工,此外,休闲农场注重的是“三生”,那就是生产、生活和生态。
根据张董的介绍,目前台湾有统计的休闲农场业者大概有一千多家,但是实际上远远不止,估计接近五千家。
在与张董闲聊的时候,他总是讲宜兰地区的庙口文化,他觉得宜兰人能够把休闲农业和民宿发展的这么有声色,与宜兰自古以来盛行的庙口文化很有关系。
所谓的庙口文化,是宜兰一种特别的解决民间纠纷的习俗,那就是当问题和矛盾出现的时候,大家不要找律师,不要去法院,不要找警察,而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大家好好谈谈,然后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撮合,大家乡里乡亲互相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了。
庙口文化让宜兰的休闲农场和民宿发展壮大的很迅速,而且都是在健康的竞争环境下前进的。这种庙口文化下的竞争共存的方式,在宜兰的中山休闲农业区体现得最为完美。

八甲休闲渔场----两夫妻的拼搏故事

八甲休闲渔场是一个两夫妻同甘苦共患难的故事,看着那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难以想象这对夫妻白手起家的创业苦旅。
这家目前是东南亚最大的香鱼养殖场“八甲休闲鱼场”,是曾获选十大杰出农村青年的黄玉明一手打造出来的。

投入养鱼业三十余年,不仅渔场名声响亮,还复育了台湾一度绝迹的香鱼。一路走来,黄玉明历经寄人篱下、病无人理的日子,并不是都事事顺利,他只是抱持着国小老师教导的“立志要远大,持身要严谨”信念罢了。
出生在拥有10个兄弟姊妹的贫困家庭,从小几乎只以地瓜粥果腹,读书没钱,能读到国小毕业。年仅12岁的黄玉明就只身出外赚钱,他做过的行业很多,种树、苦力、到淡水河的臭水中捞红虫,他都做过,而且做的很不错。
讲起这些回忆,黄玉明眼框湿润、面带苦涩的笑了笑:“就连娶老婆都得跟人借钱,然后将老婆的嫁妆拿去变卖还钱。小孩生病了,我老婆只得背着孩子,从我们山上的鱼场走快2小时下山去看医生。这些事真的太多了,讲也讲不完…,只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放弃过希望。”
黄玉明18岁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观赏鱼行业,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希望,于是以做苦工所存的积蓄,投入金鱼锦鲤的观赏鱼养殖行业,却因为经费及专业度不足,鱼苗在一星期内死光。
虽然之后不断尝试,但结果迎来的总是一连串的失败及亏损,越挫越勇的个性让黄玉明开始进修专业知识。为了吸收最新、最完整的养殖技术,不辞辛劳的下山到平地学习日文,以便直接吸收日本最新相关资讯。而后黄玉明也回到学校,重拾课本,一路从国中夜间部苦读,最后还获得空中大学的毕业证书。
十多年努力经营的认真态度,让黄玉明获选为全国十大杰出农村青年,也多次获聘为国际金鱼评鉴顾问,他的鱼场号称“全国三最”:品种最多、产量最多、品质最佳。
从民国80年代开始,金鱼锦鲤市场受到大陆、印尼的低价冲击,黄玉明开始着手发展新的经营路线,投入香鱼的养殖研究及试验,首度在平地成功的养殖香鱼,现在已成为全国香鱼最大的供应商,年产量高达100公吨。

几年前,黄玉明看到了台湾休闲农业协会的成立,同时也在协会的影响下,感觉到了未来休闲农业的希望和前途,于是他开始把单纯的养殖业有条不紊地转向休闲观光渔场。
在经营事业版图的同时,黄玉明有自己更远大的梦想,结合乡土和社区,让文化得以保存与传承。在他的身上,能看到什么才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农家子弟努力不懈的硬颈精神,也让人感受到黄玉明真正爱乡爱土的诚挚情怀。

台湾休闲农业之旅后记:

台湾的休闲农业是纯朴农民自己玩出来的休闲农业,是一种早已存在,最新兴旺起来的产业。其主体依然是农业,但却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经营方式,利用田园景观与人情的结合,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的融合,天时地利与地方文化特色的配合,并提供一个天人合一的休闲舒适环境给来自各国的旅者。休闲农业其实是一种旅游,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生产旅游和生活旅游。

台湾休闲农业的前景,也是台湾未来发展的前景。休闲农业现在起到了带动台湾全民的环保意识;让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缩小;吸引城市青年返乡;把传统的农业以及新兴的休闲概念有机集合,形成台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