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巴特尔
去了台湾这么多次,走过的地方当然也不算少了,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北投。其实,喜欢北投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温泉多,也不是因为这里的历史久,而是因为这里有着台北市内少有的人情味,很纯很朴实很简单的人情味。
在台北遇到寒流
第一次去台湾,是在冬天,本来台湾的朋友告诉我,天气很好,白天还可以穿单衣。可是当我们抵达桃园机场的时候,寒流来袭,气温骤降,没有任何准备的我们顿时手忙脚乱起来,虽然套了一层层的衣物,我们还是被冷风吹得直流鼻涕。
还好,北投的亲戚来接我们,并带我们去吃了好吃的日本套餐,有热茶下肚,美食入口,自然身体就有能量了,心情也好了起来,但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投人真的很贴心。
记得当时我们住在西门町的一间小酒店,酒店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可是置身于西门町商圈中,酒店周围吃喝玩乐的小摊和商店多得数不清,可是逛来逛去总觉得热闹倒是挺热闹的,但是总觉得缺少了“台湾味道”,这些城市的繁华中让我有些失落,应该有不一样的台湾,那种简单快乐纯朴自然的台湾。
我把这种心思讲出来后,表哥的女儿立刻大笑着说:“有有有,等一下到北投你就可以看你心中的台湾了!”
北投中正街
我们的亲戚就住在北投的中正街,以前这里也是台北、淡水商贾经常往返的“淡北古道”,临着小街的三层楼民居,精立在窄窄的街道旁显得相当悠闲,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北投亲戚家的感觉,我们的到来给中正街的街坊们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骚动,在楼下接待我们的以二舅妈为首,一边问候,一边抢着帮忙拿行李,又抽空转头向街坊们介绍:“我新加坡的小姑来了!”我从那一刻起,开始喜欢北投,也喜欢上这位瘦小精神,勤快好客的舅妈。
根据史料记载,北投原为平埔族凯达格兰族群的居住地,当时平埔族称北投为“patauw”,即为“女巫”的意思,相传这里是女巫的居住之地。从大清康熙中期就有福建泉州人陈、洪二姓入垦,之后农商业都十分兴旺,但古代的北投就已经有民风淳朴的传颂,可见这里的好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偏见”。
在清代及日治时代,这里商店林立,街市繁盛,尤其在1901年,淡水线铁路完工通车,北投设站,站前光明路与中正街,更加繁荣。根据《台北文献 直字第75期》记载,著名的德记洋行也在下店设有事务所,办理硫磺产销事务。到了1919年,下店洞口又兴建北投市场(又名旧市场),以供农产品、鱼肉、瓜果蔬菜等交易。光复后,下店的繁荣市况逐渐为新市街取代,1979年,公有市场搬迁至新市街、矿港路后,下店就日渐没落,如今已是宁静的住宅区。但残留的老建築,如光明路、大同街口的二楼建筑,嵌上北店标、中正街的“幸福牌自行車店”、中央南路一段47号的“老豆腐店”,依稀向人们展示着这段的不简单的历史。
今天,走在北投老街上,心中揣着几百年前,那些淡水、台北商贾往返的“淡北古道”,那条古道信马由缰地延伸着,途经北投的清江路、中正街、大同街、丰年路,然后自然地发展成市街,使得经济繁荣人口聚集,为北投创立了曾经的辉煌。
今天,走在北投老街上,心中揣着几百年前,那些淡水、台北商贾往返的“淡北古道”,那条古道信马由缰地延伸着,途经北投的清江路、中正街、大同街、丰年路,然后自然地发展成市街,使得经济繁荣人口聚集,为北投创立了曾经的辉煌。
如今,虽然以中正、大同老街为中心的老北投略显古朴,但是却依然充满活力,有些百年老店依然健在,风雨不改地伴随着老街的街坊们一代一代开枝散叶繁衍不息。
大同街“一心牛肉面”
在北投,我每来必吃的是位于中正街隔壁大同街的一间牛肉面店,面店的老板和头手应该是外省人,而且一定来自于精于面食的省份,他们自制QQ的手工面,搭配醇厚的牛骨汤头,再加上入口即化的牛肉片,最大碗的牛肉面才台币90块。而且还有芥菜、蒜头、香菜等免费小菜搭配,一大碗面下肚后,满头大汗,齿颊留香,鼻腔中充盈着牛肉汤的香甜余味 ,心里洋溢着幸福饱足的欢愉。
店里面除了招牌的牛肉面外,还有小笼包、蒸饺、锅贴、酱牛肉等冷热小点和冷盘,光顾的客人都是老顾客,而且和老板也相当熟悉,坐下来不用出声,老板自然知道这些老街坊们的口味,只要等几分钟的工夫,街坊们就能吃上自己心仪的美食,看来“一心”的招牌真不是盖的,这里用美味俘虏人心,吃过了这里的牛肉面,那么从此以后你就会一心一意地爱上它,永不变心。
温泉之乡
北投昔日有温泉之乡的美名,早在清朝就因采硫磺而闻名,日据时代,日本人加以规划、开发,名噪一时的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即为当时的代表。
北投温泉属硫磺泉,具治疗关节炎和皮肤病的疗效,这里的观光饭店很多,现在仍然是国际著名的泡汤胜地之一。
其实北投硫磺矿推广给汉人,是从康熙年中叶由一个来台采矿的浙江人郁永河完成的。公元1679年,来台采矿浙江人郁永河初夏抵北投,他在《北投硫穴》诗中就描述说:“造化钟奇构,崇冈涌佛泉;怒雷翻地轴,毒雾撼崖颠……”。他也入山探矿,身临其境“落粉销危石,流黄渍篆斑,矗声传十里,不是响潺湲”的磺穴后,硫磺谷经开始为汉人所知,并逐渐有泡汤文化传播开来。
但发现北投硫磺矿的却是西班牙人及荷兰人。据史料记载,西班牙人、荷兰人占据北台之时,听说此地产金,奇想淘金致富,荷兰人便曾派三人一组的探险队到北投山区找寻金矿,最后黄金梦虽然失落了,但是却找到可以助长军力的火药原料硫磺,只是“红毛番”未及开采,就让郑成功给逐出台湾了。
清初郁永河虽然为北投的硫磺矿大了一些“广告”,但是他在北投的采硫工作十分短暂,因此亦未对此地带来影响;之后,有亡命之徒在此私制火药,所以被官方乃列为禁地,下令封矿,使这里成了禁区,连小规模农垦都得不到官方许可,因此北投在入清后有颇长的时间是未垦之地。
直到1887年,这里设硫磺总局后,北投才渐渐形成市街,但是面积不广,初辟即所谓“旧北投”。不过更早的开发痕迹,是“顶八投山区”的十八分(今泉源里),海拔约二百公尺,泉州人詹、王、陈、曾、吴等十八姓向原住民承购土地开发,在此立足、生根。
1896年,日本商人平田源吉看准北投温泉具有观光、商业价值,于是投资创办“天狗诽旅舍“,这是北投温泉旅舍的滥觞。
然而,北投温泉被日本当局所开发,则源于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伤兵不断被运送来台疗养,因此在此设置陆军疗养所。
1913年,日本当局更以七万圆日币,盖了一间壮丽的西式建筑“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当时日本国内也少有如此壮观的大澡堂,从此后北投的商家打起了温泉,温泉生意和泡汤文化泛滥开来。
北投温泉可治神经痛、痔疮、恶性肿物和皮肤病,何况洗温泉浴还可养身和怡神,因此“利用价值”被不断开发,山区景色每经人工修饰,成了台北市近郊的著名风景区。
北投温泉博物馆
清初郁永河虽然为北投的硫磺矿大了一些“广告”,但是他在北投的采硫工作十分短暂,因此亦未对此地带来影响;之后,有亡命之徒在此私制火药,所以被官方乃列为禁地,下令封矿,使这里成了禁区,连小规模农垦都得不到官方许可,因此北投在入清后有颇长的时间是未垦之地。
直到1887年,这里设硫磺总局后,北投才渐渐形成市街,但是面积不广,初辟即所谓“旧北投”。不过更早的开发痕迹,是“顶八投山区”的十八分(今泉源里),海拔约二百公尺,泉州人詹、王、陈、曾、吴等十八姓向原住民承购土地开发,在此立足、生根。
1896年,日本商人平田源吉看准北投温泉具有观光、商业价值,于是投资创办“天狗诽旅舍“,这是北投温泉旅舍的滥觞。
然而,北投温泉被日本当局所开发,则源于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伤兵不断被运送来台疗养,因此在此设置陆军疗养所。
1913年,日本当局更以七万圆日币,盖了一间壮丽的西式建筑“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当时日本国内也少有如此壮观的大澡堂,从此后北投的商家打起了温泉,温泉生意和泡汤文化泛滥开来。
北投温泉可治神经痛、痔疮、恶性肿物和皮肤病,何况洗温泉浴还可养身和怡神,因此“利用价值”被不断开发,山区景色每经人工修饰,成了台北市近郊的著名风景区。
北投温泉博物馆
北投温泉博物馆位于新北投公园后。北投自日治台湾以来即因温泉乡而胜名,1913年6月17日台北州厅为了要提升一般民众享用高品质的温泉,特斥资兴建北投温泉浴场。根据可考的文献资料,为当时东亚最大型温泉浴场!内并设有温泉浴池、休憩室、餐厅、娱乐室等,并可常见于当时台语电影内的场景,可以说是北投温泉发展史上极重要的代表性建筑。
这座极据历史意义的建筑于1998年10月31日修复,主要目的是为了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北投温泉风光的历史,以及泡汤文化对北投人的重要影响。
目前馆内免费开放参观,由于假日人潮众多,且馆内建筑物为国家三级古迹,为维护法定公物之承载负担,最高承载人数限一次一百人,有服务人员在管制数量。入口处须先脱鞋换穿馆内之室内鞋,因此踩在木质地板上,更有一种怀古朔今的亲切感。步入馆内,细细研赏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物,不难看出当时风光的胜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