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November 2011

外婆的澎湖湾




文图:巴特尔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这是一首传唱几十年的经典老歌,更是澎湖湾的真实写照。当飞机着陆在马公的那一刹那,我头脑中忽然响起了这首歌的旋律、歌词,甚至歌曲的意境,这次我真的来到澎湖,要去经久传唱的大海、澎湖湾、沙滩、海浪、仙人掌……


久违的澎湖湾

去台湾的次数已经很难数清楚了,但是却总是与澎湖失之交臂。问一些台湾人,澎湖有什么好玩?得到的回答是:除了看海,吃海鲜,别的没什么特别。
当我这一次,真正踏上马公,亲身感受澎湖湾的时候,我才发觉,澎湖真的是看海,吃海鲜,但有了海,澎湖就什么都不缺了。
澎湖有点像世外桃源修行的隐士,隐身在台湾海峡的群岛之中,这里特别清静,天空很蓝,时间在这里漂流得特别缓慢,置身岛上,人自然就有一种浮沉在海天之间,悠哉闲哉,飘飘欲仙的舒爽。
拥有百座岛屿的澎湖列岛,也蕴藏着丰富的海产,灿烂得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般,散落在台湾岛的西部。

马公之夜

一大早就从樟宜机场搭乘复兴航空的GE888次班机,飞往台北。飞机在台北桃园国际机场降落的时候刚刚好是中午时分,复兴航空在机场贵宾室内召开了一个简短的迎宾记者会,然后就带我们去台北出名的“张家土鸡城”享用午餐。
午餐后,我们回到机场,不过这次是松山机场(飞往澎湖马公的飞机是从这里起落)。再次登上复兴航空513次班机,不到一个小时,就在马公机场着陆了。虽然搭乘的是小飞机,但一点也不觉得拥挤,再加上空中小姐甜美的微笑和贴心的服务,感觉一眨眼就到了马公,就踏足澎湖。
马公的夜晚相当宁静,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车辆,除了偶尔驶过的小型摩托车外,几乎都见不到公交车、德士或者其他重型车辆。
晚餐定在“阿东餐厅”(以在地新鲜海鲜为原料,简单美味的菜肴令食客心醉),并受到澎湖旅游管理处官员们的热情接待。大口吃着一道道精美鲜甜的海鲜佳肴,大口喝着爽口的台湾啤酒,仿佛这里的海风早就让人醉了,美酒佳肴只是为我们愉悦的心情锦上添花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澎湖的感染力,就连这里的政府官员也特别亲切随和。其实这些官员里澎湖在地的人不多,多数是来自台北、台东、高雄、宜兰等地,但是到了澎湖,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那就要有海的性格,要胸怀宽广,要快乐地工作,开心地生活。
这绝对是美味的一餐,宾主尽欢的一餐。酒足饭饱后,我们来到马公的夜市,当然这里的夜市要安静整洁多了,在台北我从来都不敢逛夜市,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混杂着汗水和各种食物的奇怪味道,我无论如何都逛不下去,更何况吃东西了。
可是,这里的夜市很合我的胃口,人不多,但好吃的食物不少,特色伴手礼也不缺。比如当地著名的烧烤小管、冬瓜茶、鲜榨豆浆;游客最喜欢的各种奇石、珊瑚饰品、海鲜干料等等。


在我逛夜市的经验中,比如台北、高雄、巴厘岛、北京、曼谷,这些城市的夜市总是人满为患,都会有一些专门为洋人或者日本人喝酒取乐而开设的酒吧、舞厅、按摩等等扰人视线,破坏逛街心情的“败笔”,而澎湖的夜市,真的是为在地人服务,游客来了,只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不会觉得自己是傻傻的游客,或者“待宰的羔羊”。在澎湖逛街,轻松,自在,仿佛是在逛自己家楼下的花园,要多悠闲就多悠闲。
逛完了夜市已经接近9点,本来观光局还为我们安排去体验夜钓小管(小乌贼),并现场烧烤,夜钓的行程需要2个多小时,感觉累了,也缺乏夜间出海的勇气(我天生爱草原戈壁,却怕水)所以我选择放弃,现在想起来,有点遗憾,如果当时咬牙坚持一下,牺牲一些睡眠时间,那么就可以吃到自己钓上来的小管了。

潘安邦的故居----金龙头眷村

为了寻找外婆的澎湖湾,隔天上午我们特别来到顺城门旁边的金龙头眷村,这里就是驰名台湾的“将校眷村”,更是“外婆的澎湖湾”主唱人潘安邦的故居,也是著名歌手张雨生的出生地。

据在地人介绍,这个眷村风水非常好,所以不仅出将军,还出名歌星。以前金龙头沿岸的马公港设有海堤步道,每当夏日的黄昏时刻,许多情侣都喜欢在这里散步、谈情说爱;另一边的“澎湖湾”,是村中男女老幼的乐园,家庭主妇们再海湾捡拾丰富的海产赚取家用,顽皮的孩子们三五成群戏水为乐。这种共享天伦,天人合一的眷村海湾风情,可能是潘安邦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个明星眷村在在2006年集体搬迁后,由文化局接手管理,并计划把眷村和海湾的风景相连,建立一个眷村文化园区,保留这台湾独特的眷村文化特色,以及这个眷村所特有的人文风景。
在眷村对面的海湾岸边,有几座青铜雕塑,活泼的捉虾蟹的顽童、安详黄昏时光的外婆、不远处的沙滩、仙人掌,勾勒出一幅温馨感人的朴素画面,让人不自觉的就认定,这里就是“外婆的澎湖湾”。

二崁聚落保存区与陈家古厝

为了让我们体验澎湖的历史(澎湖的历史比台湾本岛更早,先有澎湖湾,后有台湾岛),作为历史保留区的二崁聚落是我们近距离了解澎湖历史的活化石。
保存区位于澎湖县西屿乡二崁村,为台湾第一个传统聚落保存区,聚落的民居建筑保有闽南建筑的传统特色,在建筑材料和空间布局上都很“澎湖”。这个保存区最大的意义在于保存汉人开拓台湾以及澎湖的历史,将原有的生活文化、民俗风情也继续传承下去。
二崁聚落保存区中拥有许多传统建筑,其中以陈家古厝为重心。陈家古厝位于西屿乡二崁村6号,源自于清朝顺治年间金门下坑人陈延益,他在此定居后,逐渐发展成陈家村。
古厝是典型的闽南五落式建筑,门厅、客厅、后厅三落之间并皆以天井串连,口字型的传统合院形成室内外的互动和沟通,大厅前之子孙巷利用小拱门与邻居连络并具有逃生及防御功能。
陈家古厝以澎湖当地的咾咕石与玄武岩做为墙身支撑屋顶结构,并在整体建筑中巧妙地填充了书画木雕、交祉陶、彩绘磁砖、泥塑等传统建筑装饰,美观、实用,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
二崁聚落保存区到处可见“博物馆”(其实每座建筑都可以说是保有澎湖当地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二崁社区博物馆”,馆内展示了二崁数百年来的聚落社区文化,村民将昔日古人生活的文物、器具等等全部捐出在此展览;“二崁潮间带馆”展示二崁地区昔日的潮间带工具、石沪模型还有照片展示、昔日早期厨房摆设等等;“二崁童玩馆”原本是牛棚、养猪舍、及堆肥处的荒废空间,现在摇身一变,变成让民众回忆古早味、小孩体验童玩製作的天堂。

台湾最早的妈祖庙

澎湖中央古街是最早形成的店屋式传统商圈,开台的天后宫、施琅祠、四眼井、万军井、台厦郊会馆、乾益堂百年中药店等等历史古迹均匀地分布在其中。如果说中央老街是一本活的历史,见证了澎湖数百年来的风雨,那么天后宫就是保护澎湖在百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护航者。
马公是马宫的讹音,因为在早期澎湖岛世居渔民最多,而妈祖是海上保护神,故岛上建有天后宫奉祀。马公的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也是全台历史最悠久的古迹。
据考,天后宫建于1592年。1603年,荷兰侵略者韦麻郎率舰侵入澎湖,以马公岛登陆,占领了妈祖宫。当时福建金门守将沈有容率舰,谕荷兰侵略军退出。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国际表明澎湖和台湾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侵犯。
后来,郑成功东征逐荷,施琅收复台湾,都曾在妈祖宫附近驻军,清廷统一中国后,曾赐神昭海表匾额,并遣礼部郎中雅虎前来致祭,重修了庙宇。
马公岛的天后宫后进是清风阁,右壁嵌有一方石碑。碑高198公分,宽28.7公分,正面刻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十一个字。就是纪念沈有容驱逐荷兰侵略者这一重大事件而立的,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石碑。天后宫对面是施公祠,奉祀靖海侯施琅,纪念他立下的功绩。
虽然天后宫在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乱,但是整体建筑却保存完好,庙内雕梁画栋,刻工精细,古香古色,美不胜收。每年农历323日妈祖神诞日,澎湖天后宫都要举办大规模的妈祖海上绕境活动,借以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平安。

通梁古榕及保安宫

除了天后宫外,澎湖的古榕树及保安宫也是历史悠久,信众集中的古迹之一。
古榕树位于白沙乡通梁村保安宫前,树龄已达300多年,是澎湖岛上唯一的大榕树,共有数十条支干,子子孙孙,枝叶繁盛茂密,繁衍不停,榕树向四方自然扩展,形成天然的遮阳棚,绿阴覆盖面积超过660平方公尺,是我见过最大、最老、最有气势的榕树。
通梁古榕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为清朝康熙年间有商船航经澎湖,在通梁吼门水道遇难沉没,只剩下小榕树拋流至海岸,被当地区民捡起而种植在保安宫前;另一说为300多年前由一艘贸易船运来的盆景栽种而成,并无历经海难的过程,但不管传说如何,这棵榕树历300多年的历史,已经长成壮观的榕树群,铺天盖地,成了澎湖人的骄傲,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中心。


穿过通梁古榕后便是保安宫本殿,保安宫缘起于当地先民由大陆奉祀而来,在通梁村定居后,该宫神明对于当地的地理、风水、疾病等问题都能有指示和显灵,因此成为居民的信仰中心。
我们到访的时候,正赶上保安宫在举办庙会,周围停满了神轿,各路英雄豪杰汇聚一堂,也提供流水席和24小时不间断地酬神戏。在宫前摆了两个装满各种饮料的大冰桶,来往游客、香客、宾客请自便,想喝什么自己拿,完全免费。

鲸鱼洞及玄武岩地形

如果想要了解澎湖的地形和地质特色,那么位于澎湖县西屿乡北端的小门屿上的鲸鱼洞时最佳选择。小门屿上遍布奇形怪状的玄武岩,黑色岩石间有一个海蚀形成的大岩洞,被叫作鲸鱼洞。

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为相传有巨鲸在此受困,二是因海崖上的黑色柱状玄武岩长期受海潮挖蚀成巨洞,形似鲸鱼而得名;鲸鱼洞高约7.8公尺,洞内较为寒冷阴森但若在退潮时在此听着潮音,更能体验鲸鱼洞外的惊滔骇浪。
鲸鱼洞是小门屿最特殊的海蚀地形,鲸鱼洞东侧现留有二支海蚀柱,是另一海蚀拱门顶部崩塌所形成的;鲸鱼洞原为一玄武岩的海崖,经过海蚀作用将玄武岩不断的侵蚀,最后贯穿成一个海蚀门,是地理学上相当特别地形,因此鲸鱼洞成为民众及游客来到澎湖必游的景点。

海上乐园----烧烤生蚝吃到饱

为了让我们体验澎湖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美味的海产,我们就从马公的渡轮码头乘船出海,来到“和庆海上乐园”,这就是澎湖人所说的海洋牧场。
这样的海上乐园服务在澎湖十分流行,除了外地蜂拥而来的游客外,澎湖在地人也十分喜欢这种休闲方式。


一家老小同行,乘船来到“海上乐园”,一起炭烤海鲜,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吹着海风,看着蓝天,话着家常,真是一举多得,人间一大乐。
通常这种吃到饱的烧烤形式时限是2小时,我们的乐园是专门烧烤生蚝的,看着一大盘一大盘的生蚝很豪气地被送到面前,连不吃生蚝的我都被感染了,硬着头皮凑热闹,吃了四颗(但是要放很多芥末才能吞下去)。
吃完生蚝,还可以去尝试钓鱼,也可以在海上玩那种类似脚踏车似的小船。反正来到这里,无论老少,不论男女,都能得到最适当的满足,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乐趣。尤其是那些喜欢吃生蚝的朋友,绝对是很值得来体验吃到饱的快乐。

澎湖后记

我们这一次去澎湖,时间很赶,有很多地方只是走马看花,尤其是古迹保留区和老街,更需要多一些时间,让人慢慢品味。所幸,这次台湾观光局与复兴航空联合邀请,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我们对澎湖有了粗略的印象,那么以后我们再来“续缘”的时候就能从容地安排时间和内容了。

值得欣喜的是,从新加坡飞往台北,最近增添新的复兴航空(TransAsia Airways),为喜欢台湾的客人提供更多选择。复兴航空的飞行时间是早上7.20从新加坡出发,中午时分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出机场吃个午餐,再返回松山机场,下午3点多飞去澎湖,时间相当充裕,接驳也很顺利。从台北回程航班是晚上7.20起飞,午夜前就回到新加坡了。


台湾元宵节精彩绝妙




文:巴特尔
图:台湾观光局提供

元宵节在台湾是个重大节日,除了官方的台湾灯会,各地民间也主办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缤纷热闹,精彩绝妙。



认识台湾传统文化及民俗

按照台湾民间传统,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点亮彩灯以示庆贺,然后阖家吃团圆饭、赏灯会、提灯笼、猜灯谜、放天灯等,一起庆祝新年讨吉利。

由农历新年的尾声元宵所延伸出来的灯会,在台湾可说是一年一度的重大庆典,而且灯会遍布台湾各个重要县市。虽然是以元宵灯会为标榜,但其实整个活动根据区域不同,可延长一个星期甚至到年三十才结束,名副其实地将整个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延伸到整个正月。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元宵节期间走访台湾,可以放天灯、玩烽炮、赏灯游园,可说是认识台湾传统文化及参与当地民间活动的大好良机。

台湾灯会

我曾经在元宵节前一晚抵达台湾,从机场往台北的路上,已不断看到夜空里闪耀烟花,此起彼落,仿佛在迎接远方客人。

元宵节当天,最重要的节目当然就是观赏台湾灯会。每年一度的台湾灯会,已成为台湾人庆祝元宵节的盛大活动,也被国际媒体誉为世界最佳节庆活动之一。

由台湾交通部观光局主办的台湾灯会,1990年起开始主办,把元宵节提灯赏灯的民间活动,包装成大型观光盛会。经过20年的努力,成为台湾最重要灯会活动,也是享誉世界的节庆活动。灯会早期每年都在台北中正纪念堂举行,2001年起改为台湾各地巡回举行,每年也配合那一年的生肖,各有不同主题。



结合传统庆典和现代技术的灯会,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竞相区别彼此标榜自我,主办地区总会亮出各自的拿手好戏,利用不同的筹码展现出各自不一样的灯会风貌。像台北平溪灯会就以天灯节为号召;台东神明绕境炮炸邯郸爷则是集习俗迷信和闹元宵一体的热闹活动;屏东客家地区的攻炮城活动展现了客家习俗的元宵疯狂。

无论是在哪一地区举行,元宵灯会一眼望去尽是一片热闹人海及绚烂夺目的灯海,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我最欣赏的是2010年度的台湾灯会,在嘉义市举行,从2月28日至3月7日,展示场地为复兴新村、建国二村旧址及嘉义公园、棒球场等等,总面积约十四公顷。2010台湾灯会期间,从嘉义火车站将以长龙灯海景观直达台湾灯会现场,沿途经过主要商业区,民众可一面逛街,一面赏灯并直达灯会区。

配合虎年,灯会主灯为“福临宝岛”,取“虎”年与“福”音相似,同时也为台湾祈福。除了主灯,另外还有四座副灯及多个灯区,以及嘉义传统工艺石猴雕刻、交趾陶藉由灯饰展现的特色灯区。灯会期间,每天有踩街嘉年华、提灯游行活动及艺人、表演团体演出等等。

各地习俗

除了官方的台湾灯会,元宵节期间来到台湾,也可看到各地民间主办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台湾有“北天灯,南蜂炮,东邯郸”的说法,是台湾元宵节三大民俗之一,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元宵庆祝活动。

台北县平溪乡的放天灯活动,源自清朝时期。据说以前每年春节时期有盗贼侵入山区,居民多会前往深山避难,留守於村庄内的人,于盗贼离去后便会以天灯做为报平安的信号。流传到今天,放天灯活动一年比一年热闹,不仅天灯越做越多,体积也越做越大,灯上还绘有各种图案并书写放灯者的姓名,有“放得越高,做得越旺”的说法。元宵节的夜空,一波波的天灯带着人们心中的祝福离开手中,一盏盏橘黄色的灯光应声而上,将黑色的夜空点燃起灿烂的色彩,有如点点繁星,壮阔祥和。

所谓的“东邯郸”,是台东的“炸邯郸爷”活动。“邯郸爷”又叫“玄坛爷”,俗称武财神。相传邯郸爷生性怕冷,天寒时即心痛,因此当邯郸爷出来时民众都必须以火炮为他驱寒,求能留住财神爷,受到眷顾。



元宵节当天炮轰邯郸爷,是台东地区重要的地方盛会。以真人装扮的邯郸爷赤裸着上身,站在神轿上,接受民众丢掷排炮轰炸,或由数位炮手同时点燃吊在竹竿上的长串鞭炮近身轰炸。在重要定点表演时,邯郸爷也会自行披挂鞭炮后引爆,很有民间色彩。

对于游客来说,元宵节的行程中,最刺激的莫过于到台南盐水镇亲身参与体验蜂炮的威力。

盐水在清朝时期乃是台湾重要商港通航两岸,相传于清光绪11年7、8月间,盐水流行瘟疫霍乱,许多人因而丧命,居民恐慌决议请出关圣帝君出巡祈安,从正月13到正月15一连三天巡礼,瘟疫瘤毒全面清除,盐水瘟疫得以平息,从此以后盐水年年在元宵节迎请“关帝出巡”,并燃放烟火鞭炮助阵,年盛一年。时至今日,当初单纯的燃放鞭炮就蜕变成今时今日的“蜂炮”活动,以惊险刺激著称,每年吸引数十万民众与游客参加。

盐水烽炮的强档第一发,大约是在晚间7时到8时左右开始。村民或是神庙工作人员然后尾随武庙关圣帝君(关帝爷)绕境的神轿队伍,游到村中各村民或商号有喜敬烽炮者的屋前或店前,在神轿的助威及随行者(包括香客以及许多凑热闹的年轻人和游客)下,村中的烽炮接二连三地被燃放,不长眼的烽炮在火苗的刺激下四处乱窜,场面既是混乱又刺激,火花四射,叫人叹为观止!



 2012年2月

Thursday, 7 July 2011

台湾茶文化,世界飘香




文图:巴特尔

台湾人不仅喜欢喝茶,也喜欢种茶,更擅长琢磨茶,这让台湾这座宝岛上,衍生出了丰富的茶文化,这种带有雅致清香的茶汤,慢慢流淌了整百年。淡淡的茶香,带着着人生百味,袅袅地向全球飘洒,让世界许多角落的人,因为有了台湾的茶汤,而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味,让人生变得更加有丰富。




东方美人茶

应台湾观光局驻新加坡办事处的邀请去台湾体验茶文化,到访的第一间苗栗蛾眉乡徐耀良茶园,以“东方美人”茶而世界闻名。

得奖东方美人茶而世界闻名的苗栗蛾眉乡徐耀良茶园特别安排了一些老妇采茶。那天的天气出奇的炎热,客家人的刻苦耐劳,可以从顶着毒辣的太阳自在劳作的采茶老妇身上就能体现出来。徐耀良示范整个采茶到完成的过程,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对茶叶有了全新的认识。

东方美人茶是台湾独有的名茶,又名膨风茶或椪风茶(“椪风”是台湾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不甘损失,乃挑至城中贩售,没想到竟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回乡后向乡人提及此事,竟被指为吹牛,从此椪风茶之名不胫而走。



又因为其茶芽白毫显著,又名为白毫乌龙茶,是半发酵青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发酵度为60%,也些则多达75-85%,故不会产生任何生菁臭味,且不苦不涩,主要产地在台湾的新竹、苗栗一带。

台湾东方美人茶东方美人茶采收期在盛夏六、七月,即端午节前后10天。东方美人茶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茶菁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昆虫的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出特别的香气,茶的好坏决定于小绿叶蝉的叮咬程度,同时也是东方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也因为要让小绿叶蝉生长良好,东方美人茶在生产过程绝不能使用农药,因此生产较为不易,也更显其珍贵。

在制作方面东方美人茶必需经手工采摘一心二叶,再以传统技术精制而成高级乌龙茶,制茶过程的特点是:炒菁后,需多一道以布包裹,置入竹篓或铁桶内的静置回润或称回软的二度发酵程序,再进行揉捻、解块、烘干而制成毛茶。

东方美人茶名字的由来,据闻是英国茶商将茶献给维多利亚女王,黄澄清透的色泽与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赞不绝口,既然来自东方福尔摩沙,就赐名“东方美人茶” (Oriental Beauty)了。

一说是台湾光复初期曾任新竹县北埔乡长的姜阿新,在日治时期参加茶展,其参展的茶叶被当时的台湾总督府以一2000日圆高价收购,消息传回北埔村,被地方人士斥为“膨风”,后经报纸披露证实,膨风茶之名才传遍千里,流传至今。后又被文人雅士改称为椪风茶

又相传百年前,英国茶商将膨风茶呈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品尝后,女王赞不绝口而赐名“东方美人”

另外一个传说是1960年左右,膨风茶在英国举办的世界食物博览会上得银牌奖,而献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品尝。女王品尝后,赞不绝口,赐名“东方美人茶”。


二、阿里山乌龙茶

第二到访的茶园时阿里山的来生力茶园,以高山乌龙茶为卖点。

除了一般的茶种和品茶介绍,我们也DIY整个制茶的过程,每人要250台币,感觉并不值得。但是完成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茶、炒茶、搓茶和烘干后,迎来了我很期待的茶午餐。

二楼的餐厅景观很漂亮,连绵的山色不断改变,每分钟都是一幅移动的水墨画境。午餐融入不少茶元素,相当特别。于是心中对闻名已久的阿里山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阿里山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茶树芽叶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叶的甘味。同时因日夜温差大的缘故,茶树生长缓慢,茶叶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等,这些都是阿里山高山茶所展现出的特性。此外这里所产的茶叶多以山泉水灌溉,甘醇美味,具有浓厚的高山冷冽茶味,绝对是好茶。


阿里山高山茶区可说是台湾高山茶最顶级的茶品,在市场上相当抢手。尤其是阿里山茶竞赛茶,常在得奖名单公布没多久就全卖光,外国人要在市面上买到得奖阿里山茶还得要靠点运气。

阿里山高山茶又以石卓的珠露茶及瑞里的龙珠茶最负盛名。珠露茶茶汤呈澄澈金黄色,气味清香,入口甘甜纯润,极受好评;龙珠茶除了拥有高山茶精纯的品质,并以精良的制茶技术与成功的产销管道,成为阿里山高山茶的代表之一

三、日月潭阿萨姆红茶

台湾不只有知名的高山茶,近几年来日月潭阿萨姆红茶也身价大涨。鱼池乡日月潭地区生产的红茶,早在日据时期便在国际间打出知名度,曾在伦敦的红茶拍发卖市场赢得诸多好评,并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齐名,更是日本人向天皇进贡的御用珍品。

所谓的阿萨姆红茶,也就是印度的Assam Tea,所生产之红茶形美色艳,香郁味甘,冲泡后散发淡淡花香,入口滋味圆润饱满,是极为特殊之珍品。

红茶在台湾的发展可追溯到日据时期。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发展台湾的茶业,自印度引进阿萨姆省的优良茶籽,在南投四个地区试种,结果海拔700—1000公尺的日月潭,栽培环境与印度阿萨姆茶区相仿,所生产的红茶茶色红艳、味道醇厚,经送到伦敦茶叶拍卖市场,得到很高的评价,茶叶交易热络,也推动日月潭阿萨姆红茶产业发展。



台湾光复以后,日月潭红茶曾一度没落,沉寂了30年。过去十年来随着日月潭观光蓬勃发展,红茶产业也找到第二春,身价逐渐向阿里山茶看齐。据了解,红茶产业最低潮时,茶菁每公斤仅约台币10元,目前红茶成品售价依品质、品种不同,每斤从台币1600至2400元不等,称得上是身价百倍。

尤其台湾开放大陆客访台以后,日月潭成为热门景点,阿萨姆红茶也销量大增。日月潭茶业改良场不断改良红茶品种,就连茶改场本身也成为游访景点。
以我个人来说,数十年来走访日月潭多次,也是第一次走进阿萨姆红茶产区。沿着水社附近的猫囒山步道慢慢进入,夹道生长的正是红茶植株,小路旁还可看到当年留下的茶改场日式宿舍建筑。红茶园呈斜坡状衬映着日月潭山光水色,日据时代的老茶场也是茶区内最引人怀古的历史建筑。

近几年来,附近的许多茶园也借助日月潭的观光魅力,经营工作坊、下午茶等,吸引游客,也宣传红茶文化。老字号红茶庄园和菓森林,业主早年承袭日本人的制茶技术,庄园里保留了日本人种植的百年茶树,如今由第二代的运用企管硕士的专业知识发扬光大。到访时参加了亲手制茶DIY活动,并由专家带领,现场冲泡及品鉴四种红茶,香醇回甘中第一次发现,原来台湾红茶也有如此多元化的美好滋味


四、台湾茶史

乌龙茶是台湾茶业发展的奠基者,目前台湾的植茶面积23000公顷,年产茶叶23000公吨,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占45%,即达10000公顷;乌龙茶年产量占65%,即15000公吨。乌龙茶是台湾的主要茶类。台湾茶业的发展,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茶叶一直是台湾的重要经济产物,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883年清朝政府统一台湾,大陆沿海的同胞以各种方式纷纷移民而来,直到1895年日本割据台湾为止。在清政府212年的统治期间,台湾人口大量增加,台湾茶叶也因此根植下来。

1810年,福建茶商柯朝,将茶籽试植台北县,获得成功,于是台湾植茶就此传播开来。1858(清朝咸丰8),英法联军攻击中国,迫令缔结天津条约,规定台湾府为国际通商口岸,当时的香港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 Mantheson & co.)曾派人到台湾来收购乌龙茶的粗制品。

1868年,英国商人约翰杜德(John Dodd)深感台湾粗制乌龙茶,每年运往福州从事加工精制,再行包装以备运销,诸多不便。因此杜德氏乃聘请福州茶师,购进制茶器具,来到台北,从事乌龙茶的精制试验,获得成功,隔年,,杜德氏将127860公斤的台湾乌龙茶以福摩沙茶(Formosa Tea)的标记,装载了两艘帆船直航美国,大受欢迎,这是台湾乌龙茶首次运销国际的第一人。
  
1873年,台湾乌龙茶蓬勃发展,五家洋行在台北争购乌龙茶,使台湾茶售价节节升高,每60公斤乌龙茶从15元跳升到30元。当时台北一般茶商,莫不利市三倍,因而刺激各地之茶农,更加努力增加茶叶生产,开创了乌龙茶的黄金年代。据连雅堂先生所著《台湾通史·农业志》中:“夫乌龙茶为台北独得风味,售之美国,销路日广,自是以来,茶业大兴,岁可值银二百数十万圆,厦汕商人之来者,设茶行二三十家,茶工亦多安溪人,春至冬返,贫家妇女拣茶为生,日得二三百钱,台北市况为之一振。”



1881年,台湾乌龙茶遭受世界茶业不景气影响,再加上台北之五家洋行认为台湾乌龙茶价格昂贵,无利可图,乃中止收购,致使乌龙茶有行无市,陷于困境,号称清代乌龙茶业之“碰壁时代”。

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以后,台湾乌龙茶的市场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代之而起的是具有花香的包种茶。危机也是转机,乌龙茶为求解脱困境,逐渐在制造技术上求突破,彰显出乌龙茶的特色,于是以四分之三发酵的制造方法,具有果香味做为乌龙茶的主要特色,市场的反映很好,乌龙茶再度得到市场的肯定。而高级乌龙茶所特有的熟果香气,带有蜂蜜甘的滋味,外形黄、白、红三色相间,犹如婉约的“东方美人”,若加上一滴白兰地酒,更是芬芳迷人,因此,又称为“香槟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到了1923年,三井公司更设立新式工厂,专门制做四分之三发酵的乌龙茶,销往美国,颇受欢迎。

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至战争结束,台湾光复至今几十年来,台湾茶业以外销为导向的茶叶生产,发生了旋乾转坤的变化,外销市场节节倒退,至1990年以后台湾茶叶生产已不足供应内需市场,每年要靠大量的对外购买茶叶来满足岛内市场。但,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茶叶对外贸易史仍然没有中断,乌龙茶每年仍维持有一千多吨的出口量。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至战争结束,台湾光复至今五十年来,台湾茶业以外销为导向的茶叶生产,发生了旋乾转坤的变化,外销市场节节倒退,至1990年以后台湾茶叶生产已不足供应内需市场,每年要靠大量的对外购买茶叶来满足岛内市场。但,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茶叶对外贸易史仍然没有中断,乌龙茶每年仍维持有一千多吨的出口量。

乌龙茶之所以流行,完全是因为它溶解脂肪的减肥效果。因为茶中的主成分--单宁 酸,证实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实验结果也证实,乌龙茶的确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